第四九章、意料之中(第2/3页)

这段时间来,嬴祝的脾气可是非常不好!

所以仅仅犹豫了一会儿,这位心腹便顾不得那些驿卒,转身出去便骑马飞奔离开。

他到了夜深之时,才来到浔阳城。此时浔阳城戒备森严,哪怕他手执嬴祝的令牌,也无法连夜入城。因此在城外熬了一夜,次日天亮之后,这才入得城来。入城之后,他没有去向嬴祝禀报,而是直接来寻董伯予。

董伯予起得很早。

这江南小朝廷虽然小,可是五脏俱全,事情还多,因此董伯予处理公务,可谓从早到晚。当听说有人执嬴祝令牌求见之后,他初时不以为意,一边批阅公文一边让人进来,但当听到那心腹说起自己的任务之后,他哗的一下,险些将面前的案几都推翻。

“这是……糊涂!”他连连顿足叫道。

旋即他又问道:“诸葛先生呢,人在何处?”

在他看来,嬴祝既然下了命令,此人又已经连夜赶回,想来是完成了任务的。他唯一希望的是,此人是将诸葛瑜完整地带了回来,而不是将诸葛瑜杀死了。

“小人到了他的茅舍,未见其人,却得了一封信。”那心腹将诸葛瑜最后留下的信恭敬呈上。

董伯予有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只是扫了两眼,便将信看完。

看完之后,他砰的一声,一巴掌拍在案几之上。

这一次案几真的翻了。

“竖子,竖子!”董伯予喃喃说道。

嬴祝的那个心腹听得心惊胆战。

董伯予的“竖子”自然不会是骂他,也不太可能是骂那位料事如神的诸葛瑜先生,那所骂之人是谁,可想而知。

以董伯予对待嬴祝的忠心,此时都忍不住骂出了“竖子”,他的伤心失望,可见一斑。

好一会儿之后,董伯予又叹道:“诸葛先生真神人也,惜哉,惜哉!”

象诸葛瑜这种人,哪怕不做实事,只是作为一位顾问放在身边,那也是益处极大的。可惜这样的人才,却不能为嬴祝所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嬴祝已经将此人彻底得罪,这如何不让董伯予惋惜。

良久之后,董伯予瞧着那心腹,叹息道:“你来见我,所求为何?”

“只求活命。”那心腹跪下哀声道。

董伯予沉默了一会儿:“你且走吧,自此隐姓埋名,休要再为陛下所知,你的家人,我会照顾。”

那人面带苦色,但却也知道董伯予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致,当即跪谢之后离开。

在他出门的一刹那,又听到屋子里砰的一声响。

董伯予恨恨地踢开挡路的案几,手执那封信,心中犹豫再三。

这信是千万不能让嬴祝看到的,若是嬴祝看到这封信,他决计不会再推行诸葛瑜的南征之议,而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与火妖联络上。

想了好一会儿,董伯予摇了摇头,然后振衣出门。

此时江南小朝廷处境艰难,哪怕董伯予这么讲究“礼制”的人出行,也是轻车简从,不一会儿,他便到了浔阳城中的行在所在之地。

此地夹于长江与甘棠湖之间,面积与咸阳的宫室相比自然是小的,不过在这浔阳城中,却已经算得上富丽堂皇了。

他可以不经通禀便进入行在之中,因此没有多久,便见到了嬴祝。

“老师这么早来,莫非是有事?”嬴祝见他到来,心底微慌,面上却堆着笑。

董伯予脸色铁青,伸手将一样东西掷到了他的脚下。

叮当的声音传入嬴祝耳中,嬴祝脸上的笑容僵了。

“陛下为何行此昏悖之事?”董伯予问道。

嬴祝看到了那块令牌,顿时明白自己安排心腹的事情泄露了,他收住脸上的假笑,沉声道:“老师何必明知故问。”

“诸葛先生的才华,陛下难道还不知道么?”

“朕就是知道他的才华,才非要他死!他身有才华,不为朕效力,难道说是想去为北逆效力么?朕欲行南征之事,他既然已经知道,却又不肯为朕效力,莫非是想要将消息泄露给赵逆?”

“南征之策,原本就是他所献,他若是对陛下怀有敌意,就不会献此计策!”董伯予道。

“他若忠心,便该为朕效死力,而不是在那里装模作样,朕亲自去请,他还不感激涕零!他以为他是什么,他以为他有几分本领,便可以视朕如无物么?他哪有半点将朕、将大秦放在眼中,他眼里只有赵和,他还在朕面前称那个逆纂为赵侯!”嬴祝也咆哮起来。

董伯予气得浑身发抖,只觉得手足冰凉,胸中气血翻腾而上,冲得他头痛眼花。嬴祝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此时满怀怒意的嬴祝,转过身去背对着董伯予,犹自大声叫道:“这等忠心不绝对,便是绝对不忠心,他越是有才,朕就越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