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3/4页)

别人虽然不知道夏菊花的心思,可听到能有加班费,还是很快的接受了——农民自有他们的智慧,能增加收入的时候不拒绝,就是这智慧之中重要的一环。

粉条厂正式挂牌那天,齐小叔与公社张书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主任已经提升为公社书记)都到场了,平安庄大队的社员不管男女老少,能走得动的都早早来到了厂子门前,或远或近的看着被红布蒙着的厂牌,边指点着说话,边等着夏菊花宣布粉条厂成立。

平安庄小学的师生们,也被带来了,夏菊花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参与到平安庄的建设之中,让他们增加对平安庄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孩子们都穿着自己最好的衣裳,胸前飘着红领巾,每张小脸都绷着,对自己参与到这么重要的活动,个个严阵以待。

高年级的学生腰间还别了小鼓,这是刘力柱带着孩子们准备献给粉条厂的节目:运动前村子里有了喜事,总有人打起锣鼓扭起秧歌助兴,粉条厂挂牌生产,是全平安庄大队的喜事,刘力柱觉得应该热闹一下。

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指针已经指到了九点十分,夏菊花举起从大队部拿来的话筒,对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声宣布:“平安庄粉条厂,从今天开始正式生产啦。现在,请齐县长为我们揭牌。”

揭牌这个名词,很多在场的人都是头一次听说,可不耽误大家马上领会了含义,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看向站在前排的齐小叔。

给一家大队办的厂子揭牌,对齐小叔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尽管他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做过无数次报告,面对社员们期盼的眼神,手还是微微有些出汗。

不过齐小叔走向厂牌的步子很稳重,没人能看出他暗暗攥紧的拳头里的汗意。走到厂牌前,齐小叔只用了五步,这五步对他的意义、对平安城大队的意义,大家今天还不知道,却很快都会知晓。

“张书记,夏大队长,一起吧。”站在红布前的齐小叔并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回头对张书记和夏菊花提出了邀请。夏菊花摇了摇头没动,张书记却走到与齐小叔并排的位置,两人相视笑了一下,齐小叔微微一用力,张书记配合着把拉着红布的手一垂,红布慢慢落下,白底黑字的平安庄粉条厂厂牌,映入大家的眼帘。

就在这时,刘力柱的手向上一摆,平安庄小学高年纪的同学们的腰鼓同时响起,低年纪的学生们随着鼓点跳起了秧歌。

欢庆的鼓点很有感染力,听的社员们一个个脚板痒痒。听到整齐鼓点的老头老太太,身子不由随着晃动起来,好热闹的身子已经摆得如风吹过的杨柳。

渐渐的,随着鼓点扭动的人越来越多,很快粉条厂门前成了秧歌的海洋。齐小叔和张书记看着热闹的人群,小声说:“以前搞运动,大家也一起扭秧歌,可都没有这股子精神劲。”

张书记抿嘴笑了:“平安庄现在的精气神,哪个大队也比不了。”

夏菊花并不想制止社员们难得的轻松快乐,又怕领导站在这里不自在,忙上前请两位领导进厂参观。厂子里的生产从八点就已经开始,哪怕外头如此热闹,也没人停下手里的工作。

看着高大的冷库,齐小叔非常感兴趣——他可记得原来夏菊花就打过冷库的主意,没想到真的让她建成了——拉着张主任就往冷库走。

“那个,两位领导,你们能穿上工作服吗?”夏菊花跟在他们身后弱弱的问。

齐小叔两人回头看到夏菊花不知从哪儿拿来的白大褂,有些莫明其妙:“进个冷库还用穿白大褂?”

夏菊花有些不好意思的向两位领导解释,只要进厂子的人员,都得穿上白大褂,因为粉条厂生产的是吃的东西,得从源头上就保证卫生。

两位领导又得到一次新鲜体验,穿上白大褂跟夏菊花看冷库里堆着的红薯,张书记有些好奇的问:“这还是去年的红薯吗,真能保存这么长时间?”

夏菊花点头做了解答:“是去年的红薯,不过不是咱们本地的,是部队从北边协调来的。”如果不是北边运来时冷库已经建好,怕是也储存不了这么长时间。

齐小叔便问:“这些红薯你们得生产多长时间?”

“如果机器全开,工人两班倒的话,有十来天就用完了。”夏菊花说到这儿皱了一下眉,不过想到林宏亮说部队会接着协调红薯,便没把自己关于红薯不能及时运到的忧虑说出口。

齐小叔与张书记都管过农业,所以能估摸出眼前的一堆红薯得有个三四万斤,听说十来天就能用完,就有些吃惊:“现在厂子的产能就能每天生产三四千斤?”

夏菊花有些骄傲的带两位领导来到了生产车间,放眼望去就是几十个人同时坐在大盆边上挑捡、清洗红薯的场面。夏菊花解释说:“想出好粉条,把红薯清洗干净十分重要。虽然薛技术员也试了洗红薯的机器,可都储存这么长时间了,难免有长斑的地方,我觉得还是人工挑捡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