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场戏(第2/2页)

“我还想星河哥哥再拍一部仙侠剧呢,但是我也知道不可能,心酸。”

粉丝们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想要苏星河拍更多的电影,毕竟电影有票房,票房就代表了咖位,但一方面他们又想多看点苏星河拍的电视剧,不管是正剧还是偶像剧都可以。

如果一个人能分成两半就好了,这样哥哥就能一边拍电影一边拍电视剧了。

苏星河在上网时,不小心看到了粉丝们的把他劈成两半的愿望,顿时觉得自己的腰凉飕飕的。

这一届的粉丝,有点了不起啊!

很快,《大梁765年》的预告就被电视台和网站一起放出来了。

这部电视剧依旧延续了《商王朝》《大武王朝》的风格,不管是画面、音乐、背景和道具,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属于沉重历史的血雨腥风。

预告的开头,就是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边塞的风沙中,旌旗迎风飒飒作响,铠甲和刀剑闪烁着凌冽的寒光,无数的烟尘在马蹄下飞扬。

铁蹄几乎要踏碎这片大地。

喊杀声如大海中掀起的浪潮一般,混合着刀剑相交的嗡鸣,震得整个山谷都动荡了起来。

刀剑、血肉、白骨、嘶喊,血染大地。

镜头里一闪而过的顾宜年拉动着缰绳,马儿一个仰身,躲过了对面几乎划出一道银光的长木仓。

画面接着一转,肃杀的战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京唐。

簪花的男子打马而过,连马蹄声都是温柔的。

镜头往前推去,便看见金顶、红门、白墙,绿瓦,这就是梁朝的皇宫,庄重、辉煌、安逸、耀眼。

少年天子正坐在书房里,悠闲的读着手里的书简。

紧接着画面又是一变。

熊熊火光点亮了黑夜,无数的悲鸣和哀嚎声在皇宫里响起。

中年的天子站在窗边,仰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

明月仍然和十多年前一样,但是王朝的生命却已经走到了尽头。

叛军的声音越来越近,天子最终落下了一滴泪来。

随着这一滴泪,《大梁765年》几个大字,出现在了屏幕上。

预告结束。

这是一个非常短的预告,甚至连台词都没有出现,只有战场马儿的嘶鸣、刀剑的声响、战士的哀嚎,只有京唐悠闲的马蹄声、温柔的说话声、窗外的蝉鸣声,只有边塞、山谷、皇城、明月……

就连主角顾宜年,也只有匆匆的一面。

但所有看了预告片的人,都忍不住重新再放了一遍。

这就是大梁。

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大梁!

光凭借着这个短短的预告片,这部电视剧就已经在他们心中得到了不低的评价。

所以等到十二月底开始播放时,大半的观众们都已经坐在了电视机前面。

从今晚开始,他们终于不用剧荒了。

第一集 的《大梁》,演绎的是京唐温柔的风。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没有比这里更繁华的地方了。

如果说商朝让人想到的是豪迈的烈酒,粗犷又凛冽,武朝让人想到的是璀璨的星光,热闹又绚丽,那么梁朝,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或许就像是春天多情的风,和缓、怡然、醉人。

仅仅只是第一集 顾宜年出场的画面,就让人感受到梁朝轻缓的、不动声色的温柔——即便顾宜年的祖父、父亲、叔伯都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但他们也没有把边塞的风沙带回京唐,也不愿意把边塞的风沙带回京唐。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儿孙和他们一样披挂上马,在边塞无休止的厮杀中想念京唐的温柔。

但小小的顾宜年,和他们想的都不一样。

他不喜欢京唐。

他向往战场,向往边塞,他喜欢骑马,喜欢射箭,喜欢拿起长戟,就像是他的长辈那样。

所以在他十岁那年,他就央求着父亲,带他去了边关。

边关的风没有染上醉人的香味,边关的云也没有被挂在树上的绸缎遮住。

在这里,夕阳时会响起婉转的羌笛声,里面有他听不懂的复杂和愁苦,但到了白天,烽火一起,滚滚的马蹄声中,只有铠甲和宝剑的光芒,只有雷鸣的战鼓和遍地的白骨。

顾宜年明白了,京唐之所以醉人,不是因为织锦绸缎,不是因为胭脂香粉,更不是因为文人墨客,是因为边塞的这些累累尸骨。

从这一刻起,他就不想再回到京唐了。

因为他觉得,他能比祖父,比父亲,比叔伯们都做得好,他能彻底把这些侵略者赶出这个国家。

这就是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