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尉迟绿萼(第2/8页)

“刘昶因久驻边关,屡次上表求告回京,却不得应允,所以对杨坚心怀怨恨,加上西河公主一直没有忘记宇文家的血仇,所以下定决心起兵作乱,庆州有七八万军队,愿与可贺敦里应外合,一同反隋。”杨钦压低声音说道。

还有这种事?宇文家的血仇已经铸下了十年,十年来,刘昶和西河公主连一丝哀情都没表示过,在大隋过着富贵荣华的好日子,她才不信,这种势力正隆的当朝权臣会突然反戈作乱,对抗大隋。

“荒唐,无凭无据,仅以你几句空穴来风之语,叫我如何相信?”宇文若眉毫无兴趣,若是西河公主心中真有这亡国灭家之恨,十年来,她怎么会一封信都没给自己写过?

杨钦从怀中取出一枝玉笏,双手献上,道:“可贺敦,我来的时候,西河公主给了我这枝玉笏,她说你若是不信,就让你看看这个。”

宇文若眉接过这面玉笏,手指不禁一颤,这个玉手板她很熟悉,白玉板上雕着云头,上面刻着一个篆体的“赵”字,正是她父亲赵王宇文招上朝时所携的玉笏,玉笏底部还有一丝不易发现的裂纹,那是她小时候拿着玩耍跌落地下留的痕迹。

“你……她是从哪里得来的?”宇文若眉颤声问道。

这无疑是赵王的旧物,西河公主让来人拿着这面玉笏,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宇文若眉不忘父仇、尽快发兵。

“西河公主说,这些年来她从没忘记要替兄弟们报仇,也希望可贺敦能尽快发兵。”杨钦答道,“庆州十天后就将树起反旗,倘若可贺敦能及时响应,那大隋的西北边陲,便会为突厥铁骑踏破。”

宇文若眉望着手中的玉笏,又望着一旁站着的安遂迦,深觉头痛,叹道:“大可汗手下虽有三十万军马,可分派各处,如今仓促之间能直接调动的人马,还不到十万,西突厥的泥利可汗又忙于部落事务、迟迟不能发兵,就算我能说服都蓝可汗引兵攻隋,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兵马,又何济于事?”

杨钦道:“庆州是大隋西北门户,有八万守军,可贺敦只要答应起兵,彭城公与西河公主就会立刻献出城池,替可贺敦引路东进,进攻大兴城。如今彭城公刘昶担心叛谋外泄,无法再等待时日,十日之后就将明檄天下、树起义旗,倘若可贺敦不从长城外领兵驰援,只怕西河公主夫妇不久就会被驻守并州的晋王杨广围攻杀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望可贺敦三思!”

见宇文若眉还在犹豫,安遂迦也道:“可贺敦,听起来,这的确是个千古良机,庆州离长城不远,只要攻下庆州,可贺敦就可以把庆州变成东突厥的要塞,派重兵驻守,让大隋的西北边境无险可守。到来年春天,我们西突厥内乱平息,泥利可汗的大军和都蓝可汗的大军合兵一处,就可以直接由庆州出兵,减少几百里长途奔袭的路程,更加胜算在握。”

他的劝说终于让宇文若眉下定决心,她重重一拍案几,道:“好!杨钦,你带我的信,去回复西河公主,后天一早,我的八万兵马就从都斤山出发,直击庆州,让西河公主献城出降,一起为宇文家报仇!”

杨钦高兴地拱手答道:“是!”

大病初愈的独孤伽罗,脸色憔悴蜡黄,看在高颎眼中,不免有些恻隐之心。

这个端坐在文思殿里的女人,不过是个统领六宫的皇后,本不需要天天操心朝中政务,可事实上,她却是个既要思虑军事政务、又要操心后宫百事的无名无义的皇帝,而那个曾经对她言听计从、循规蹈矩的夫君,坐稳皇位后,却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了。

独孤伽罗剧烈地咳嗽了一阵,用手帕擦拭去嘴角的一丝血迹,喘息着问道:“独孤公,你说有事要面奏,到底是什么事情?”

高颎努力克制住自己的同情心。

伽罗自己也说过,居此高位,就要担此重任,承国之垢,始为社稷主,承国不祥,始为天下王。

尽管她病弱,尽管她疲惫,可倘若他因此便对真相隐瞒不报、不敢进言劝谏,那他不但是没尽一个宰辅应有的职责,也是陷伽罗于不仁不义。

“哦,臣想说的是,皇上近来的行为令人不解,有失帝王体统。”

“怎么?”伽罗不禁一惊,高颎是个谨言慎行的人,说话向来小心翼翼,从没像今天这样尖锐过,很显然,杨坚的言行已经令他无法心平气和地进谏。

她不禁费劲地回想着,最近杨坚做过一些什么事情?因为卧病,她已经有一个月时间没跟着杨坚去上朝了。

“皇上开国之初,废除了北周的《刑书要制》,下令宽免刑罚,可他自己近来却往往一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动杀机。上个月,皇上在太极殿上,一天内四次对大臣行刑,当众剥去那些年高位重的大臣的外衣,用大杖捶楚,打得他们皮开肉绽,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大臣甚至因为刑重死去……五天前,臣和另几位言官在太极殿上向皇上进谏,说朝堂不是行刑的地方,皇上竟然拒谏,臣叩头不止,皇上沉默半晌,才命人从殿上撤走了刑杖,可就在前天,他又在太极殿上杀了两名大臣,其中一位,是兵部侍郎冯基……”高颎猛然抬起脸来,一向言语稳重得体的他,竟带着愤激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