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子妃(第6/8页)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郭夫人收回了迷离的视线,顺手摸了摸伽罗身边那个六岁男孩的脸蛋,他长得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是典型的汉人相貌,憨厚而方正,气质颇为文雅安静。

“他的名字是祖父起的,小名睍地伐,官名叫杨勇。”伽罗的手轻轻托着后腰,虽然迹象还不明显,但已经生过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的伽罗知道,自己的腹中又在孕育着第五个小生命,这似乎是个强壮非凡的孩子,“生他的那一年,他父亲随祖父出征北齐,公卿大臣们都说,出征北齐至少需要十万大军,我公公、我夫君,他们父子二人却豪迈地说道:兵不在多,在精,在奇,陛下予我万骑,我即为陛下东窥邺城!皇上觉得杨家父子气概非凡,便令他俩领万骑为前锋,当杨忠、杨坚父子攻破北齐长城时,这孩子也呱呱坠地,所以公公给这孩子起名杨勇,希望这个杨家的长子长孙,不失父祖的志气和勇略……”

她带着几分疼爱,看着这个面色凝重的幼小孩子,他虽然貌不惊人,却很有悟性,已经跟着师傅在念《论语》了,甚至在两个月前开笔写起了文章,在这个方面,也许勇儿深得她外祖崔家的真传。

但是勇儿的性格太温和脆弱,既没有父亲的威严,也缺乏母亲的坚强,这一点令伽罗有些失望。

郭夫人点了点头,有些木讷地扭过了脸,再次打量着落花如雪的残破府第。

“你打算住在哪儿?”伽罗敏感地察觉了她的情绪。

怯弱的郭夫人一定不愿意入住这座留过太多惨痛记忆的旧宅,然而,除了这座老房子,独孤家如今一无所有。宇文护犹然在朝,独孤家的罪名还未洗清,独孤信的儿子们没一个会被允准出仕。

郭夫人犹豫不决,半晌才道:“伽罗,大人已经与崔夫人合冢,我一个苦命的南朝女子、罪臣之妻,最好的去处,便是舍身到万善尼寺,修修来生。”

诚然如此,伽罗在心底暗自赞成。

北朝崇佛多年,乱世皇帝们几乎个个礼佛,不少名刹历经兵燹而未败落,因此,僧寺、尼庵成了乱世百姓的最好避难处,出家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多少能够避开世间的动荡和兵灾。

朝代更换频仍,前朝后妃和皇族,大多选择出家,在供奉甚厚的寺院里度过残生。万善尼寺,那是失意女眷们最向往的去处,里面还有不少前朝的皇后和公主。

“好,就是这样。”伽罗点了点头,她决意让郭夫人有一个安详的晚年,毕竟,来自南朝的郭夫人,曾经是独孤信的女人。

杨忠在不久前病故,杨坚袭了父亲的官爵,如今已是八柱国之一,位置与当年的独孤信仿佛。

身为柱国大将军、随国公的夫人,伽罗十分善于经营自己的势力。

伽罗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她进宫去面见阿史那皇后时,才知道事情有变,宇文邕已决意毁寺灭佛,强迫和尚尼姑们集体还俗,这一下,郭夫人是无法出家了。

“皇后,您为何不劝一劝大家?”已接受过宇文邕聘礼结为儿女亲家的伽罗,侧身在侍女捧来的绣墩上坐下,不经意地打量着正在妙龄的阿史那皇后,发现她仍没有怀孕的迹象。

阿史那皇后嫁给宇文邕已有多年,宇文邕对她宠爱有加,但听说宇文邕年轻时的荒唐行径令他元气大损、不能再生育。

如今看来,这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来自塞外的俊秀动人的突厥公主阿史那,是无法为宇文邕生下一个突厥与鲜卑混血的皇嗣了。

伽罗禁不住在暗中缓了一口气,幸好是这样,自己的女儿杨丽华,将来才有成为太子妃的机会。

否则,按着北周立嫡不立长的传统,自己的准女婿宇文赟的生母李皇后,早已病故多年,在宇文邕心中的位置也远不能和阿史那皇后相比,将来哪有登基为帝的可能?

阿史那皇后皱了皱眉,挥手逐去了身边的侍女,叹道:“大家哪里肯听我的话?大家昨夜说道,如今长安城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出家为僧尼,这些僧尼不事生产,专门虚言蛊惑人心,王公大臣们为妄求富贵,一个个争着布施,寺院竞事奢华,长此以往,大周必亡……”

她虽然是突厥女子,但从小跟着汉人读书,又居长安多年,看起来娴雅大方,容止过人,这也是宇文邕深深敬爱她的原因。

阿史那皇后是突厥木杆可汗的女儿,本来受过周聘,后来又受了齐聘,等于是一女许了两家。

突厥灭了柔然之后,雄踞塞外,骑兵有数十万之多。

北周和北齐,无论哪一国能与突厥联姻,都会实力大增,因此周使和齐使在木杆可汗的帐外来往不断,苦苦求婚。

木杆可汗立意要将阿史那嫁给北齐高家,宇文邕无奈之下,派了宇文贵等几位王公率了一百二十名大臣,带了倾国之财去突厥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