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缘由(第6/6页)

“那就开始吧!”赵玖见到枢相陈规出列问询,只是端坐台上,随意颔首。

而陈规得了口谕,只是传令下去,说是要放号炮以作礼炮,让所有人无须惊疑,旨意自台上传下,复又传入民众那里……民众只是哄笑,自诩烟花爆竹、金军砲车,什么动静没听过,如何会乱?何况数十架砲车就摆在岳台西南旷野,一望而知,他们哪里会惊?

偏偏朝廷行动迟缓,不过是几十架石砲而已,这边不断重复了十数遍,又等了好一阵子,那边砲车下方才有旗帜摇动回应,然后早有众人包括一些文武重臣都有些不耐起来。

但很快,眼瞅着一个砲车忽然发射,然后弹丸落入旷野区域之时,却忽然炸裂土地,声音剧烈,宛如一声闷雷响起,真真是晴空霹雳,震撼原野。离得近的岳台之上,不少官员、权贵、和尚、道士差点惊的直接站起来,唯独肉眼可见,是砲车动静,而且人人皆知朝廷在做火药包,所以虽然惊疑这火药包做的弹丸威力,却也只是愕然。

对面观礼民众也是一般无二,各自被这砲车动静惊动,一时失了神思。

而砲车连发十八架、响了十八次以后,众人尚在发懵的时候,却闻得马蹄声滚滚,有军马自岳台大营中出……引得所有人再度惊疑……不是祭奠吗?如何又要阅兵?

但很快,便有呼喊喝彩声从观礼区域响起。

原来,这些兵马分列向前,皆不持兵刃在手,反而拿着一些残破器具装备在手中炫耀展示,毫无疑问,这是缴获的金军器具……而最先来的御营士卒,全都持一些有刀斧痕迹的头盔,至岳台一侧的和尚堆旁前将头盔抛下,便转身而去。

须臾之中,一座破旧头盔的小山便在越来疯狂的气氛中被垒起,宛若京观一般骇人,也宛若京观一般让人震动和疯狂。

当然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这与一旁几百位和尚们的光头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说实话,真不是故意的。

就这样,盔甲之后,则是残破的兵刃、架了木架撑开的旗帜、撕裂的甲胄军衣,四座小山很快随着骑兵的川流不息在岳台两侧依次堆叠成山。

山对面,东京百姓早已经沸腾,声音隆隆,根本不可能凭空让他们安静下来了,而小山中间、岳台上下,和尚与道士们早已经目瞪口呆了,便是知道有这一茬的文武官僚都没想过这种视觉效果会如此惊人。

经此一遭,任何在现场的人,在看过这些御营各部匆匆送来的东西后,都只会承认一件事实,那就是金人着实可以战而胜之!

靖康时的惶恐与不安全感,将彻底烟消云散。

至于为什么可以战而胜之,当然是因为有官家……当然是因为有那些为国捐躯的义烈之辈了……四座小山堆叠完毕,御营兵马却依旧继续从岳台大营出入循环不停,这一次,却是全副披挂,每一队百人,护送一面牌位,往岳台上供奉不停。

当先一个,乃是一个巨大的无字牌位。

其后乃是城镇名字打头的所谓某某城/镇/村众义民牌位……这又有些不合礼制了,因为自古以来,就没人给无名之人集众立牌祭祀的。

何况,这些牌位居然在那些早已经被封赏的名臣义烈之前就出现,还堂而皇之以那个无名牌位为首,摆在正中首位之上。

虽然未必懂什么叫心理暗示,但所有人都明白,如此安排,就是代表了官家和朝廷在这里对天下人说,这个国家能活下来,咱们这些人能活下来,咱们能赢金人几回,能在秋收后在这里做祭祀,就是靠这些无名之辈!

就是他们的功劳最大!

当然,有些人未必心服。

唯独两侧四个小山立着,没有谁敢有任何质疑……已经去席肃立到龙纛之下的赵官家也不许任何人来质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