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 第十章 心照不宣的默契(第3/4页)

他们将这批东西交由罪臣看管,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举大事。

然而,

前阵子,

他们又来找罪臣了。

他们问我那批军饷军械的藏匿位置,他们觉得时候到了,可以用这些东西来准备谋事了。

但罪臣拒绝了他们,

是的,

陛下没听错,当年是罪臣帮他们藏的,也答应和他们一起起事。

但这些年来,这个国家在陛下您的治理之下,改革吏治,巩固外墙,百姓安居乐业,陛下,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而老百姓们,他们其实并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过上小老百姓的安生日子。

罪臣忽然明悟过来,

天子,皇帝,龙椅之上的那个人,他到底是男是女,是美是丑,很重要么?

只要他能履行天子的职责,代天牧民,能开盛世以临朝,能举芳华图新面,这就足够了。

煌煌史书,对帝王之评价,无他,唯文治武功耳。

罪臣心里,很是羞愧,自幼读圣贤书,却仍是一叶障目,替万民求福祉的话常挂嘴边,却又忽略了万民的真正所需。

所以,罪臣没有将藏匿的位置,给他们。

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个罪臣可以相信。

然而,到底是曾一起并肩站在一起的‘袍泽’,陛下,罪臣真的不愿意主动去出卖他们,请恕罪臣知而不报之罪。

但那个藏匿点,罪臣可以保证,没人可以找得到,罪臣自己更未曾留下只片言语,那批东西,就一直安藏于那片地下吧。

朝廷,不会因为损失了一批军饷军械就灭亡了的,自古以来,国家之覆灭,皆为失了人心。

人心是什么,

罪臣看见了,

再偷偷告诉陛下您,

这一次他们来找罪臣时,人……少了很多。

所以,像罪臣一般,明悟过来的人,其实有不少。

愿陛下,

以圣德临朝,以仁义沐社稷,以万民为己任。

罪臣以拜,

陛下江山永固!

————西河郡罪臣杨梅礼,亲笔伏上。”

女帝看完了信,

缓缓地闭上了眼。

……

六艺馆门前的银耳羹铺子上,坐着一个黑袍男子,正一个人静静地吃着。

旁边桌子上,坐着几个人,正兴致高昂地讨论着。

“听说了么,八年前军饷劫案告破了。”

“怎可能没听说呢,我听刑部的人说,是狄大人亲自前往西河郡埋伏,将那一群贼人一举抓获,其中有不少贼人,是西河郡的名门贵族咧。”

“是啊,是啊,西河郡当真是一头喂不熟的白眼儿狼,当年陛下登基时他们捣事,被平定后,陛下以天子之宽宏大量,赦免了他们,并未真的追究,可未曾想到,他们非但不知道感念圣恩,竟然还一直在背地里企图谋反!”

“不可饶恕,绝不能饶恕!”

“怕是,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新账老账,一起算。”

这时,那一桌上又来了一个男人,应该是和他们一起的。

“怎么才来啊,都等你许久了,这次我要和你在射榜里再比比!”

“下衙前陛下刚颁布了一道旨意,部堂去接旨了,我等只能等部堂大人回来方可下衙。你们可知,陛下下了一道什么旨意?”

“能说么?”

“这个,方便么?”

“现在已经在张贴皇榜,即将要昭告天下了,有什么不好说的。西河郡的事儿你们知道了吧?”

“我们刚正聊这事儿呢。”

“对啊,知道了,怎么了?”

“陛下下旨,八年前军饷劫案,只追究首恶不作株连,派去西河郡的钦差大臣应该也是带着这样的吩咐去的。”

“陛下的心胸,竟然如此宽阔。”

“这就是天子心胸啊。”

隔壁桌上,

狄仁杰将面具戴起,将自己的斗笠甩向了摊贩的旗杆,银钱搁在桌上,起身,向六艺馆走去。

其实,杨梅礼在信中所言,才是陛下最想要的肯定吧。

西河郡,躲过一劫了。

若是按照正常流程走,谋反大案再加上老账清算下来,西河郡上下,怕是不知道有多少家要家破人亡了。

六艺馆的门口,多了两排孔武有力的壮汉,应该是上次自家运营者被人抓走的事儿给六艺馆留下了阴影,所以增添了一些护卫。

当狄仁杰将自己的身份牌放入石狮子口中后,紫色的光芒闪烁,他马上被侍者安排了进去。

走进去后,

狄仁杰抬头一看,自己的名字,还在礼榜第一的位置,礼榜第二,依旧是青鸟。

他们的排位和记录,除了彼此,怕是很难有其他人可以来搅局了。

只可惜,

青鸟的名字,现在是暗着的。

她回宫里了,怕是很难再有机会来这里。

一时间,狄仁杰也没有兴趣去下竞技场了,没有一个合适的对手,再好的竞技场,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