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2页)

“义父这意思,”青唯问,“是想告诉我,我父亲背负冤名,是小昭王的过错?”

“义父此前有句话说得不错,我出生江野,朝中的局势看不分明。可我身为温阡之女,跟了洗襟台这案子这么久了,当年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却是清楚的。当年洗襟台塌,死伤士子百姓数以百计,先帝一病不起,皇位即将更迭,朝局动荡不稳,民间更是怨声四起,甚至有人聚众于宫门前,以请降罪参与修筑洗襟台的所有工匠。这样的情况下,总督工如果不定罪,难以平众怒。换任何一个人在小昭王的位置上,恐怕都没有别的选择。是小昭王让我父亲背负冤名的吗?他只是不得不在定罪文书上署名罢了。真正让我父亲背负冤名的,是那些让真相掩埋在烟尘下的人,是何鸿云、何拾青、魏升、徐途,还有我尚未揪出来将来一定会揪出来的罪人。”

青唯说着,垂下眸,沉默良久,“话既说到这了,有桩事,我心中一直好奇,想跟义父打听。当年海捕文书下来,我的名字上被打了红圈,后来我去打听,那是因为朝中有人说,我已经死在洗襟台下了。我想问义父,这个人,”青唯抿了抿唇,“是不是就是谢容与?”

屋外夜雪声声。

曹昆德听得这一问,倒是想起来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

说起来,海捕文书拟好那日,还是他拿去昭允殿,给小昭王过目的。

那时谢容与身上的伤好了些,可惜心疾成灾,几乎是不能见外人的。

殿外落着雨,曹昆德躬身在榻前,将海捕文书呈上。

年轻的王倚在引枕上,面色苍白如纸,神情寂然地掠过文书上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直至在某一处停下,他的眸色稍稍一动。

片刻,他提起一支朱笔,在海捕文书上,“温氏女”三个字上画了一道圈,哑声道:“这个小姑娘,洗襟台坍塌那天,我见过她,她……已经死在洗襟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