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4页)

行宫外,众臣见不到皇帝迟迟不肯离去,而此时京城中,杜党有心散播的刘太后毒害皇帝,企图篡位的谣言也愈演愈烈。

一些留守在京城的杜氏党羽以及以梁国公为首的勋爵贵族趁机扬言宣称,若三日后刘太后还给不出说法,见不到皇帝本人,他们这些效忠沈氏的大臣为保大应江山稳固,就要另立新君,拥护高宗幼子岐王登基为帝。

杜党来势汹汹,局势对刘太后身为不利,她虽然已经派人去向信王、淮王求助,但两王就算肯率军前来相帮,来京城的路上也要花上几天功夫。

行宫之中只有两千锦衣卫和五千羽林军,其余留守在京城的锦衣卫和羽林军已经被杜党切断了和行宫的联络,如今就是一群没头苍蝇,光凭行宫里的兵力根本不足以镇压京城的乱局,于是刘太后立即下懿旨命人去神机营和五军营调兵平叛。

但神机营和五军营的将领早就被杜谦仁提前警告过,若皇帝已经遇害,那他们出兵帮刘太后就是造反,届时他们人人得而诛之。

皇帝生死不明,谁也不敢草率站位,万一站错了那可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祸,没人担得起这种后果,所以在皇帝生死未明之前,他们谁也不帮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此神机营和五军营的将领虽然接到刘太后让他们出兵的懿旨,但仍选择按兵不动,只说要接到皇帝的手令之后才肯出兵,毕竟他们效忠的是沈家,并非刘家。

刘太后听说神机营和五军营敢不遵她的懿旨后,差点暴跳如雷,她现在手上哪里拿得出皇帝的手令?

这些个将领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好啊,若皇帝未遇害,手令一到他们即刻出兵便是平叛的功臣,但若皇帝已经驾崩,将来新君继位,他们虽然没有拥立新君的功劳,但也没有助纣为虐,论谁也挑不出他们的毛病!

不过虽然神机营和五军营不肯出兵平叛,但好消息是他们也没有投靠杜党,而刘太后手里还握有七万林家军精锐,也并非毫无胜算。

只要林家军能够顺利攻入京城,将杜党一举歼灭,到时候刘太后带着安郡王回宫,册立安郡王为新帝,那她就还是权倾朝野的当朝太后!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全城戒严,一些亲附太后的大臣都被杜谦仁抓了起来,稍有反抗者便格杀勿论,连普通老百姓都预感马上要有大事发生,京城里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唯恐危及自身。

但京城四处也不乏有一些乞丐和逃荒的灾民,这些人无家可归,只能栖居在一些废弃的棚户下面。

一条人烟稀少的破胡同里,十几个乞儿饥肠辘辘地蹲在棚子下面,互相抱怨着这几日京城里到处都是官兵,老百姓们都不敢上街,害他们已经连续几日都一个铜板没讨到,没吃到过一顿饱饭了。

突然,从胡同口进来了两个人,一人着玄衣,一人着青衣,穿青衣的人冷不丁扬手往天上撒了一大把铜板,铜板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引起了乞儿们的注意。

“捡钱咯,谁捡着就是谁的!”

乞儿们闻言眼冒精光,站起来一拥而上抢着去捡散落一地的铜板,等到地上的铜板都被捡完了,撒钱的年轻公子对着乞儿们礼貌和气地说:“我们要借贵宝地用一用,这些钱大家拿去买几个包子,行个方便成吗?”

乞儿们得了前各个眉开眼笑,“成成成,谢公子赏,祝公子长命百岁,富贵吉祥!”

年轻公子笑道:“行了,拿了钱就快走吧。”

乞儿们麻溜儿地小跑出了胡同,一哄而散,胡同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棚户相当于乞丐们的家,下面堆着他们的家当,破碗破盆,还有一些破衣服破棉被什么的,若不是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那堆破棉被后面还缩着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

“顾大人,你看这儿怎么还有一个叫花子藏在这里?地上有钱都不捡,难不成是嫌本公子给的铜板太少?”

这两个年轻公子,着玄衣的是顾悯,穿青衣的则是凌青蘅,他们手里都拿着剑。

缩在墙角的乞丐好像听不到凌青蘅说的话似的,始终闷着头,背对着他们两个,一声不吭。

顾悯没理会凌青蘅的打趣,迈着沉着的步子慢慢走近棚户,“刘大人,我既已来了,若还躲躲藏藏,恐失大丈夫气概。”

乞丐身体好像震了震,慢慢转过头,锐利的双眼透过遮挡在脸上的乱发,死死定格在顾悯脸上,睁到最大,抬起手指向顾悯,颤声道:“是你,我就知道,一定是你!那些人都是你杀的是不是!你回京果然是为了要替徐家翻案!你居然这么会演戏,连太后和厂公都被你骗过去了!”

顾悯用大拇指一下下摩挲着剑柄,漫不经心地道:“刘大人一直派眼线盯着我,我若不好好配合,又怎么对得起你们花在我身上的这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