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攻占(第2/5页)

“有个姑娘,你帮我去打听一下。”

*

没两日,商路疏通,宋又云也要准备出城了。

俞姝带着薛薇出了门。

薛薇这个丫鬟是个机灵的,办事利索不多问,俞姝让她在茶馆等着,自己披了个男子的大氅,包了头,转身跟姚北去了城门口。

宋又云也是乔装打扮成了男人,世道这般乱,男子的身份比女子还是好使的多。

她见了俞姝便笑了,“姨娘与我打扮倒无二致。”

俞姝笑着点头,但从怀里拿出来一物递了过去,竟然是一包盐。

诸王造反之后,用盐方面变得艰难,尤其秦地长期供不应求,少不得需要私盐贩子偷偷卖过来。不少私盐贩子成了正经营生,颇受造反地的欢迎。

俞姝让宋又云扮成私盐贩子,“撒些盐在衣衫上,更像一些。”

宋又云连声道好。带着俞姝的盐准备出城去往虞城。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俞姝一直将她送到出城的队伍末尾。

“多多保重,等以后我也回了虞城,咱们再见。”

宋又云点头,又问她,“还有什么要同你哥哥说得吗?”

俞姝说倒也没什么了,“只盼哥哥惜命,我亦惜命,兄妹终有团聚之日。”

宋又云记下,离了去。

城外的北风凛冽,她迎着风向北面看去。

远在京城的孩子她一个都瞧不到,但她想到了俞姝的话。

她也该惜命,也许与孩子还有团聚之日。

还有林骁,不知他在何处……

*

俞姝返回茶馆,刚走了没多远,身后的城门处便传来一阵喧嚣。

有官兵押着人进了城。

俞姝叫了姚北避到了一旁的包子铺里。

听到那群官兵道是捉拿了细作,有人同捉拿的官兵争辩,说此人不是细作。

捉人的官兵直问,“不是细作,她放什么孔明灯?还每三天来放一次,每次放十五个,这不是传信?!”

俞姝听着挑了挑眉。

孔明灯?

然后她便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邓迎儿急急开口,“我真不是细作!我在这放孔明灯都两年了!”

不少人也跟着附和。

一群人喧闹,将从大营返城的一队兵马吸引了过来。

俞姝听着马蹄声便心下一跳,越发往包子铺里面藏了过去。

没人发现她的动静,而她听到了男人低沉的声音。

“何事在此喧闹?”

话音落地,众兵皆行礼拜见。

有当头的人上前回禀,道是抓了个放孔明灯的细作。

众百姓又连道不是,“她就是个做灯笼家的女儿,放孔明灯就是给咱们看个景儿的。”

官兵存疑,五爷翻身下马,穆行州也再一旁,立刻让官兵、百姓和邓迎儿各自说来。

各自把情况都说了,五爷又问,“可还有剩下未放的孔明灯?”

邓迎儿着急忙慌地拿了出来。

五爷翻看了一番,问了几句邓迎儿家世,让官兵放了人。

“她不是细作,放了吧。”

邓迎儿本被五花大绑,眼下终于松绑了去。

她连忙跪下给五爷磕头,“多谢爷!多谢多谢!”

五爷没说话,倒是穆行州道,“这位是国公爷。”

邓迎儿哪见过什么国公爷,但也是听闻过这位爷的名号的,听说天下兵马都在他一人掌握之中。

邓迎儿连连磕头。

五爷道罢了,“起身吧。”

只是邓迎儿起身抬头的时候,五爷瞧了她一眼,瞧住了。

直到穆行州叫了他一声,“五爷?”

他才回了神。

男人没再说什么,打马离去了。

邓迎儿被放了,俞姝也不再多事,返回茶馆之后,换下衣裳回了府邸。

府邸另一边。

苗萍过来给周嬷嬷回话了。

“娘,儿媳问了你说的那个姑娘,是做灯笼的人家,那家有四个儿子一个姑娘,姑娘唤作迎儿,今岁十五,尚未成亲。”

周嬷嬷听着,眼前就浮现出邓迎儿康健的身形。

她笑了起来,连声道好。

若能让五爷纳了此女,岂不是好?

她正想着,苗萍便把邓迎儿险些被当做细作的事情说了。

周嬷嬷讶然,“不是细作?确认了?”

苗萍说确认了,“五爷亲自问了之后放人的。”

这就令周嬷嬷更惊讶了。

“没想到五爷已经提前见过人了,难道说这就是缘分?”

周嬷嬷心下愉悦起来。

她能送一个韩姨娘给五爷,就能再送个邓姨娘到五爷身前。

她倒是看看韩姨娘,是个什么滋味?

周嬷嬷是这么想的,但是苗萍嘀咕了一句。

“这姑娘这么大年岁了,按理说也该许了人家了,眼下还没有的,也不知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周嬷嬷摆摆手,“人我瞧见了,约莫没什么大事,眼下就看五爷喜不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