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深海高歌21(第2/5页)

啥,为啥要从后门走?

很快,徐美霞和钟衡懂了。

因为这天上午,整个红星造船厂门口堵满了人,这些人的目的惊人的相似——

来找徐美霞的。

“徐美霞同志,我们是东方红发动机厂的,来给你送点咸鸭蛋。”

“我们是西风齿轮厂的,想找徐美霞同志聊聊。”

“徐美霞同志,其实咱们祖上七代是一家,都是本家人啊!”

“我家有一部电话用不上,刚好送给徐美霞同志。”

“徐美霞同志,听说你的大儿子还没有娶妻,我家刚好有个适龄的女儿……”

这些人堵在造船厂门口,迫切的想要和徐美霞见面,并且带来了各种价值不菲的礼物。

甚至还有给钟衡介绍媳妇儿的!

整个红星造船厂都被惊动。

随即大家都懂了,是老钟家的女儿小蕾研发出来了什么渔船,上了报纸,所以才惹来一群人送礼。

这些人想要跟钟蕾套近乎,又不敢说的太露/骨。

最后干脆集体来攻略钟蕾的妈。

毕竟那造船的钟蕾同志再怎么厉害,现在才十八岁呢!

在厂子员工们震惊、艳羡的议论中。

“这两天,你们在家躲一阵,别出门了。风头过了以后再来上班,对了徐大妹子,你回去以后见到小蕾,可得跟她好好说道说道。”

厂长陈启明亲自将钟衡、徐美霞送到厂子后门,语气殷切的说道:“这个8105型拖网渔船,咱红星造船厂全力提供人员与技术支持,还是咱自家船厂靠谱安心,厂子里的大伙儿保证不给小蕾丢脸。”

一款新型渔船的问世,牵扯到多少利益问题。

单看现在厂子外面疯狂挤来的人,就知道了。

甚至就连造船厂的厂长陈启明,这会儿都得好声好气的求着徐美霞。

钟衡和徐美霞一路晕晕乎乎的回家。

可还没到家门口呢,母子俩又是一阵傻眼。

因为钟家的筒子楼道里,挤满了上门来拜访的人,甚至有人带来好多鸡蛋、鸭蛋,水果。没见着徐美霞的面,留下东西就跑了……

钟家门口摆满了各种礼品。

“乖乖。”

徐美霞咽了口吐沫,满眼都是震撼:“你妹妹这次,是研究出来一个什么大家伙啊。”

钟衡同样被震慑住。

就好像一夜之间。

钟家就成了整个世界的香饽饽。

业内人士在报纸出版之前,早就得到了风声。

现在报纸登刊,自然引发无数行业相关的厂家,来跟钟蕾套近乎。

虽然说小蕾号已经确定了材料厂家,但提前和这样一位天才渔船设计师打好关系,绝对不亏!

这个早上,不仅红星造船厂,以及钟家被震惊。

包括整个申市,都因为今天的报纸头条而侧目。

许多上班、上学的人和往常一样走出家门,经过路边的报刊以后,都下意识的征愣住。

因为摆放出来的《解放日报》头条,竟然是一个小姑娘的照片。

穿着一身白裙子,笑容绚丽的女孩儿站在舞台上,眼睛里像是有星星在闪耀,浑身都带着神采飞扬的自信。

女孩子的笑容实在过于耀眼。

所以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下意识在报刊前停留,瞪大眼好奇道:“今天的头条,怎么是个小姑娘?”

这个年代,娱乐业匮乏。

报纸,绝对算的上是流通最强的纸质媒体,和大部分人的消遣阅读刊物。

于是这个早上你会发现。

整个申市大街上,商场里,办公楼里,很多人都拿着《解放日报》或者《人民海军》的报纸,津津乐道的在谈论一个叫做钟蕾的小姑娘。

申市靠海。

捕鱼业,可以说是这个城市十分重要的经济来源行业之一。

新的渔船问世,自然引来多方关注。

“才十八岁,就创造出了新型拖网渔船,这也太厉害了!”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优秀。”

“报纸上还说了,这小姑娘是今年高考申市第一名,目前在交大就读。”

“十九万啊!每个季度十九万的创收,国家捕鱼业的经济,要迎来一次大丰收了!”

“怪不得她能登上《解放日报》与《人民海军》双头条。”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毫不夸张的说,今日申市的街头巷尾,聊的话题全都是这个白裙子小姑娘。

从红星造船厂,到钟家,到申市的大小街道,最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路蔓延,最后如惊雷般,轰的一声砸进了交大!

消息炸开的当时,是早上。

邹淼昨晚看资料书熬夜了,所以脸上还带着困倦。

她跟钟蕾两人一起去食堂,找地方坐下吃早饭。

可这刚坐下——

就见食堂里面,一个男生猛然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手拿着窝头,一手攥着报纸震惊的叫嚷道:“快看!快看今天《解放日报》的报纸头条!牛人又有大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