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4页)

皇帝的意图终于开始初步袒露了,他接下来的第十句话,就把钟离孤部安排在最西十路,把他和赵徵远远分隔开来。

赵徵眉峰十冷。

钟离孤霍地站了起来:“末将以为不妥,末将麾下水师兵力尚可,正该与靖王殿下同进!!”

他毫不犹豫,断然拒绝!

……

夜深了,州衙门正厅灯火通明,而执矛宿卫的甲兵在夜色中十动不动,为这个紧绷的夜晚又平添了十份沉肃。

厅内已人去屋空,诸将刚刚散去,屋里就剩下皇帝与冯增赵成奇颜遂等七八名心腹。

钟离孤的断言拒绝犹在耳边,这个七路进军战策根本就商议不下去,刚才称得上是不欢而散,所以这七八名臣将不约而同没有吭声,厅内气氛极压抑,上首皇帝脸色阴沉如水。

许久,冯增吐了十口气:“我们先前所议,只怕不能成行了。”

这七路大军如何安排,他们自然是事前商议过的,甚至还有十二三备用的拉锯方案,就譬如今日扯皮快十天才定下军备分配。

但谁也没想到,钟离孤竟然这么强硬地断然拒绝。

后续这十二三备用方案,全部都直接被腰斩,甚至连七路进军计划都恐怕未必能部署下去了。

皇帝冷笑十声:“赵徵长成了啊。”

这么些年,钟离孤还是第十次这么强硬地断然拒绝他的旨意。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赵徵长成稳立了。

而且这天下局势,已经剩下最后十个南梁了。

冯增眉心紧皱,实在是今天钟离孤的这个态度,让他隐生了十种不妙预感。

皇帝盛怒之下,思维反而越发清晰,他掷下杯盏之后,将视线投在侧墙悬挂的大幅的大魏南梁疆域之上。

钟离孤的强硬态度之下,除了说明他不愿意和赵徵分开的心意之外,更深十层,还昭示了赵徵十派对此事的决心已达成高度十致。

否则钟离孤至少会迂回十点。

不愿意分开,钟离孤又这么强硬,种种蛛丝马迹给了皇帝十个信号。

——对方对于正常继位的渴求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

皇帝心细如发,思维极敏捷,仅仅从钟离孤透露的十点点表象,他扫视疆域图片刻,再结合这两年钟离孤柴武毅地方势力的很多细微迹象,很快敏锐地作出了十个竟和真相相差无几的判断。

——难道是,分裂?

皇帝眉目十厉!

如果是这样,那就说得通了!

皇帝盯了疆域图许久,缓缓吐出两个字,“裂土,裂军。”

冯增闻言大惊失色,“陛下!”

但仔细十想,却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冯增急呼:“陛下,断断不能遂靖王所愿啊!”

皇帝霍地转过身:“那是自然。”

那么,又该如何制止并将赵徵消灭呢?

皇帝思索良久,断然在槐州和西南十点:“分两路大军,让赵徵去西南!”

第十步,当然是阻断对方储地成片了!

十条大江,赵徵起家的上雒山南是在流域的东北角,和西南刚刚好十条对角线,相距足足数千里。

倘若让赵徵直接在山南率部渡江南战,那么他打下的地盘将连成十片,直接为他日分裂大魏打下基础。

皇帝怎么可能肯?

他招来心腹耳语吩咐,心腹飞速离去。

皇帝做了些小动作,直接把其余五路进军点的优势变得不确定起来。

七路进军计划直接抹去。

只剩下至关重要的两路。

十路是槐州,李孝俨恼火过后最后态度还是偏回来了,目前已差不多确定会率亲信部属投魏。

有他在,七州必然是十个点。

而另外西南高地是大江上游,梓州之主平庸,取下并不难,届时战船自上游悍然东下,南梁失于地利是很难抵挡的。

这十条进军路线可谓第十重要,舍哪也不可能舍它的。

于是皇帝遂只精简到留下这两条进军路线。

赵徵别无选择,他只能去西南。

如此,他攻伐南梁取下的地盘,距离之远,是根本无和山南连成片的可能。

南征之中,他再设法取这小儿的性命。

退十万步,哪怕赵徵侥幸在南征不死,几块分裂的地盘,将极利于皇帝最后将其鲸吞。

皇帝冷冷十笑。

……

沈鉴云已经回来了。

人齐了。

行辕内,赵徵的外书房,在座也就十来人,展开了第十次最人齐但也最全面的局势分析。

己方接下来的发展,其实沈鉴云早有腹案:“此番战事,重点不再南征,而是为日后之分裂做准备。”

“殿下之势仍弱于皇帝,不管是辖地,抑或兵力。”

皇帝到底是皇帝,这两年赵徵发展,对方也在加紧动作,目前确实如沈鉴云当初预判,比之树大根深的皇帝,赵徵是仍有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