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第6/7页)

皇帝李治扫阶相迎。

武媚娘对其钦慕不已。

可惜,现实给了他无情的一耳光。

第一次决定表现自己,就差点被人当妖怪溺死。

本来已打算安稳过一生,毕竟,做萧嗣业的二子,比起大多数人,起点已高得太多。

足够一生衣食无忧。

但在辽东,在百济,在倭国,亲眼见识苏大为的威风。

见苏大为翻掌间抚百济,灭倭国,平高句丽。

威慑新罗。

那时尚年轻稚嫩的萧礼,内心受到极大的震荡。

原来,这世上并不止我一个是穿越者。

原来,还有穿越者,能在这时代混出头。

他那时候,一方面震动,一方面也生出深深疑惑。

为什么,凭什么,大家都是穿越来的。

我便被当做妖怪险些溺死。

你苏大为,一个从不良人起步的草根,却能到如此高位。

他开始暗中了解苏大为的一切。

越了解,就越觉得不可思议。

而当苏大为在倭国建立不良人组织,去瓦解旧贵族势力,扶持底层百姓变革时。

萧礼大受鼓舞。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位置。

虽然,他不是那个首倡者。

但苏大为玩的这套,他熟悉啊。

这不就是咱们自小学过的“屠龙术”嘛。

教员千古!

只要参与到这场大变革里,至少也是个从龙之功吧?

或者说,至少能混个凌烟阁的功业吧?

萧礼的心头一片火热。

终于找到了人生价值。

直到,再次遭遇重挫。

苏大为被李治一纸诏书招回。

倭国的事,中途夭折。

这其中,最心痛的莫过于萧礼。

没人比他更了解,这种变革的威力。

没人比他更期待,把倭国,乃至大唐,变成他熟悉的那个环境。

但是没了。

苏大为一走,剩下的人也作鸟兽散,萧礼一人独木难支。

只能眼睁睁看着倭国的变革停滞,直到倭王高市回归,局势崩溃。

变革的火灭了。

萧礼不得不返回大唐。

那段时间,他异常焦虑,痛苦。

那是一种人生好不容易找到意义和方向,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

结果被现实狠狠一耳光打回来的痛苦。

经过漫长的思考。

他将一切失败归于苏大为。

“这就是买办的……软弱性,苏大为在大唐有太多的好处和利益,他舍不下。

若变革不彻底,等于彻底不变革。苏大为的历史评价,最多是觉醒里的独秀吧,不,可能还不如。

真要推动变革,还得我来。

我来做这时代的教员!”

龙首原的群峰之上,一个自负旷世奇才的青年,仰天怒吼。

他把那一年,自己定为大唐觉醒的元年。

自那以后,潜心向学。

花了三年时间,在倭国失败的基础上,走遍大唐,补充调研,充实理论。

直至著书立说。

向底层百姓,传播他的理论。

并将历年作战得到的赏赐财赋散尽,招揽人手。

先从行伍中的袍泽开始,从昔年一起征倭国的那些不良人骨干开始。

开始是最难的。

但他坚持做下去。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到第五年的时候,环顾左右,竟已聚起一张网。

无数英贤皆聚在他身边。

口称矩子。

萧礼终于也享受到,苏大为当年在倭国那种一呼百应的威势。

新建的组织,羽翼已丰。

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了。

从某方面来说,萧礼在努力模仿苏大为崛起的路线。

先成立类似不良人和都察寺的暗部组织。

结成网络。

打通各方关系,悄然渗透拉拢。

身边聚起一批狂信徒。

最后打通上层路线。

直到抱上武后的大腿。

完全是复制苏大为的模板。

可是到搭上武后的线后,他也面临昔日苏大为同样的困境。

往上,有一层天花板。

上面皆是宰辅之臣,世家门阀,名臣名将。

要么加入,要么打破。

打破是不可能打破的,时机不到。

加入,那不又是另一个苏大为?

就算苏大为这种战功,还得苦熬资历。

何况他萧礼。

而且李治,并不好糊弄。

一旦被李治察觉,就会是灭顶之灾。

特别是还有苏大为这个变数存在。

当苏大为从蜀中,挟着治疫成功,灭吐蕃的大功回来。

萧礼彻夜难眠。

他终于下定决心,行刺李治。

要乱。

只有乱,才有机会。

若天下太平,以他萧礼之才,恐怕到老了,都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