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不避(第3/4页)

思齐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曹操打断:“这些事情孤自然知道。孤就像问阿瑛你一句,是当真认为孤赢不了么?”

酒意上头,思齐很想对他说,是的,我就是觉得你赢不了。

但残存的理智告诉她,多说无益,开口就是错,所以选择了不去说话。

曹操冷笑一声,道:“好,很好。孤倒是没看出来,阿瑛已经长大了,有了这样的能耐。我问你,若是到时我军大胜归来,攻下江东,又当如何?”

曹彰看阿父和阿瑛两人话赶话,越说越不像话,连忙过来拉住了思齐的袖子,示意她少说两句,转头又对曹操道:“阿瑛喝多了,站都站不稳了,说得都是醉话,阿父莫怪。”

思齐来到古代后一直过得很小心翼翼,今天借着酒劲儿跟曹操杠上了,不光不觉得害怕,还觉得有一种直冲天灵盖的清明。

听了曹操这话,她很想继续这话题同他打一个赌,但看到不远处阿父和舅父拼命使眼色的样子,便知道形势比人强,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逞一时意气,再往火上浇油。

思齐避重就轻道:“我自是盼着您旗开得胜。”

曹操感觉像是一拳打棉花上,再想起之前郭嘉的反对之语,心中更是不与:“饮酒误人,奉孝素来爱酒,如今身体已经吃坏,卧床不起。翁主也用了酒,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如今朝廷要征讨江东的叛逆,打起仗来未免缺衣少食,传我的命令,朝中再行恢复建安二年禁酒令,直到明年中秋解禁,违者重罚。”

曹操最是赞许思齐酿造的甘蔗酒,人前人口都是夸赞,如今再提禁酒,等于也是对思齐的一种否定。

思齐不再说话,席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曹操看了刘赟一眼,又道:“翁主读书读得有些傻了,以为书本上说得事情便都是对的,这样下去自是不行。自下月起,着黎王便带翁主去荆州驻守,无召不得回城。”

正好借着这件事派刘赟去安抚一下刘表的部下,理顺刘琮留下的人手,宗室当中刘赟干这件事情最合适不错。

刘赟在邺城待的好好的,如今被派去荆州驻守,在众人眼中和发配也没什么区别。

宣布完这两件事情后,曹操觉得心头的郁气依然没有消散。

他说得没错,阿瑛果然是个有能耐的,一顿饭的功夫,就把她自己原本心中的郁闷和不满统统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但这次南下攻打江东,少不得还要从阿瑛那里征一些粮食,所谓拿人手短,曹老板这些年都是单打独斗,粮食都是抢来的,从没人像阿瑛态度这般好地给他低价送过粮食。

而阿瑛又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娘子,和几个孩子感情都好,更重要的是,如今曹植留在了她的封地成平,成平的官员和百姓们爱戴王主,若是自己对刘赟一家有什么不利,曹植在成平的安危就很难保障……

曹操努力说服了自己不去跟一个小女孩一般见识,但心里还是生气,如今颁布了禁酒令,要以身作则,近在眼前的美酒也不能喝了,更是让人倍感郁闷。

曹操只用了几口烧肉便拂袖而去,等到他离开以后,坐在一旁的卫王妃才忍不住对着思齐惊呼出声:“真是太吓人了,我腿都吓软了呢,翁主是怎么做到不怕的?”

思齐笑着摇了摇头,将第三杯甘蔗酒喝了下去。

可能就是酒能壮人胆吧。

如果今天她不出这个头,得罪曹操的人就是刘赟,她和阿父的心是一样的,都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支持曹操出兵江东。若是注定要有一人承担曹操的怒火,从效用的角度来看,终究还是她来承担更好一些。

况且她一早就想这么做了,借着酒劲儿一通发挥,反而心中明朗了不少。

事实证明,刘赟和思齐的人缘还真不算赖,曹操离开后,大家都纷纷凑过来,安慰刘赟和思齐二人。

刘赟挥了挥手,示意自己没事,不必特意过来安慰。

就他本人而言,并没有觉得这是个多大的事儿,上次刘赟想留在许昌不跟着曹操过来邺城,当时并没有被允许,如今借着这件事情离开这些朝局纷争也不是坏事。

刘赟还听说,刘备和曹操兵戎相见后已经撤到了江陵,说不定到时还能见见刘备,一起踏个青吃个饭啥的,想想就觉得惬意。

话说回来,刘赟这些日子一直在纠结,如何想办法劝曹操一下,但一直没找到机会。

今天在宴席上的思齐就拼着得罪曹操,也要为他这个父亲解围,向曹操表明自家态度。

刘赟长叹一声,阿瑛果然是他的亲生女儿,虽然他们平日里都忙,平常看着也不是特别的亲近,但关键时候还是最向着他的。

有此想法的也不止刘赟一人。

江陵。

自从诸葛亮出发前往江东以后,刘备就感觉好像把心遗失了一样,每天都有些怏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