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抬轿(第2/4页)

……

六公山派出的钦差大臣左司徒丁亮来了。

随行的,有好些个文官,还有一众禁军护卫。

打着火凤旗帜,看样子,倒是没有那种国都被破仓惶逃窜小朝廷的惶惶不安之感,反而依旧呈现出一种大国礼仪风范。

丁亮一行人还没入军寨,就恰好看见一群燕军士卒带着抢掠而来的附近楚人女子回来。

随即,

丁亮不顾燕人兵凶甲锐,立身于燕军军寨之前,一人挡住数百燕军,对他们大声呵斥,要求他们立即放开这些无辜的楚人。

义正言辞地警告燕军,这里,是大楚的地盘,他们,是大楚的百姓,他是大楚的司徒,大楚的皇帝还在,大楚的子民,不得受人欺凌!

燕军骑士觉得有些好笑,但还是按照先前被吩咐的,将这些楚地女人放开了。

楚地女人们跪伏在丁亮周围,大哭大喊,然后一起给丁亮磕头感恩。

“亮立身于前,斥燕虏,晓之以大义,传之以共情,虽兵戈临于身前而不避,燕虏大惭,遂放人,私下叹服。

燕平野伯闻之,对左右曰:亮,真乃大丈夫也。”

接下来,

丁亮一行人才进入军寨。

燕军军寨之中,甲士林立,似乎就是为了故意给楚国的钦差使团带来压力。

丁亮面不改色,左手持节,右手持圣旨,行于帅帐之前。

“亮入燕虏之寨,燕虏势大,然亮岿然不动,燕虏知楚地尚有血勇可自持,莫敢轻视。”

随即,

又有一个燕军参将上来羞辱楚国,

丁亮再将其驳斥回。

紧接着,

又有一名总兵官笑着说楚军无用,不敢野战;

丁亮再度驳斥了回去。

然后,又有一群民夫,在那里哭唱着楚地民谣,他们是被抓来为燕军军寨做工的。

长途奔袭之下,怎么可能带得了民夫,好在民夫这种“生物”,除非人迹罕至的地方,否则都能轻易抓到。

丁亮队伍里,有一名大臣上前斥责他们为燕虏所用。

丁亮则痛斥那位大臣,自己痛哭流涕道:正是我们这些食君之禄之人未能分君之忧,这才使得百姓不得不流离失所为贼所掳啊。

那名大臣闻言,大惭。

林林总总,接下来又遇到了几件事,丁亮又说了几番话。

等到最后丁亮终于得以进入帅帐,

看见帅帐内独自坐在那儿再无他人的平野伯时,

这位大楚摄政王府下的左司徒,

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来的时候,摄政王其实说过,说他这位妹婿会很懂得配合。

但丁亮真没想到,平野伯会这般懂得套路。

今日自己入燕军军寨一行,等回去后,史书上,必然会留下一笔,不,是好多好多笔。

还会流传成故事,被世人称赞其气节;

这更是其日后在朝堂上的立身资本,是光环,是政治正确,是每一个政治任务可遇而不可求的大机缘,他倒好,这次干脆弄了个一串糖葫芦,一口气吃下去,甜得有些发腻。

也因此,

都到这里了,

眼下帐篷内也就自己二人,

丁亮没再拿捏什么架子,

而是主动躬身行礼,

“见过驸马爷。”

郑伯爷点点头,指了指面前下方的蒲团,道:

“坐吧。”

“谢驸马。”

丁亮跪坐下来。

楚人跪坐时,讲究个体态优雅,先行屈坐,再直起腰,挺直后背,同时双手掀起两鬓的长发,仪态美和躯体美兼顾。

郑伯爷将自己身上的水囊解下来,丢了过去,

道:

“喝口水吧。”

先前在外头,义正言辞地话说了不少,必然口干舌燥了。

丁亮也不扭捏,拔出塞子,喝了两大口,他是真的口渴了。

“多谢驸马爷。”

“客气了,都是自家人。”

先前外面的安排,都是郑伯爷吩咐做下的。

之所以能做到这般贴心,是因为类似的故事在郑伯爷熟悉的历史里真的出现过太多太多次,无非是拿来用用罢了。

但,

气节这种东西,

讲它的时候,

往往是只剩下它的时候。

作为最后一块遮羞布,不讲它,就完全没其他东西可讲了。

无非是一些虚名,再者,燕人国内对这些“故事”是不会感兴趣的,楚人会闻之涕零;

所以,郑伯爷不介意抬这个轿子。

但这轿子,也不是白抬的。

接下来,

就得看自己那位大舅哥的态度了。

“咱就开门见山吧,本伯是不想再打了,想要班师回国,但这场仗,总得对国内,对朝廷,有个交代。”

这般开门见山的谈判方式,让丁亮有些猝不及防,他这次来是带着一个使节团的,就是为了和燕人唇枪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