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3/6页)

进了公司之后,李招娣这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抢着要进来。她是农村人,也没有去过别的工厂,因此没有办法像她的工友们一样比较,对李招娣来说,没人打骂,有宿舍可以住、食堂的饭还好吃,而且每个月还能存得下钱来,就已经是在天堂一般了。

而且这里居然有针对工人的夜校,只要你想要继续学习,就可以报名。

李招娣报了名,来厂里面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她长了见识,夜校的老师告诉了她们外面的世界是怎样,人应该怎么样的活着。她不想再像以前一样懵懵懂懂,她想要学着认识更多的字,也和管着她们的车间主任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她们的车间主任林妮是李招娣崇拜的对象。据说她上过高中,但现在也依然在学习,李招娣就见过她手里面捧着一本厚厚的大部头的书,可有学问了。而且林主任说话有理有据,不像她似的,说个几句话就要卡壳。

林主任正在上面说话:“大家这几天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台子上的东西收拾好,不要搞得乱七八糟的,工作的时候也都给我专注起来。最近我们车间的瑕疵率有所上升,这是不能容许的。这个月我们的目标就是保证效率的同时把瑕疵率给降下去。”

李招娣听到两个工友在旁边讨论。

“听说是大老板要回来了。”

“难怪呢,林主任这么着急上火的。”

“你见过大老板没有?”

“见过几次,可有派头了。听说她可严了,之前车间里有好几个人都被她骂哭过。”

“那么吓人啊?不是听说是个很年轻的女的吗?”

“嗯,很年轻,还好看。所以你就想,人家这么年轻要管这么大的公司,这脾气肯定好不了。”

也有在锦玉呆了好几年的老工人听不下去了:“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夸张?宋总人还是挺好的。之前骂哭人也是有原因的。”

“真的吗?”她们不信。

“反正这次她要是回来,你们肯定也能看得到,到时候你自己看呗。”

李招娣也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大老板,在她进工厂的时候,大老板就已经去南边建厂了,留在公司的只有二老板。二老板是个风风火火的很爽朗的人。

她不禁在心里暗想,不知道大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和传说中一样年轻好看,但是又很有威严?

……

被员工们惦记着的宋锦正在往县城这边赶,严如玉一大早就开着公司的车来接她了。她比宋锦要好,早就自己考了驾照,在柳市的时候都是自己开车。不过在东莞,严如玉也是有专车和司机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显示派头,而是有的时候在车上可以挤出时间来看一些文件和资料,或者是眯一会儿。

“这路可终于修完了。”宋锦看了看车外的柏油马路,松了一口气。

她走的那会儿,从市里面到岐山县的道路正在修,每次去公司都好像坐在弹簧上面,颠簸的要死。说起来,当时县里面说要修路结果财政紧张,锦玉公司还捐了款呢。

路比以前好走了,车程也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宋锦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回过柳市,原本以为县里的变化不会很大,但是这次看到之后却有些惊讶。

“还挺热闹的嘛。”整个主城区人非常的多,还有几个看上去比较大型的建筑在施工。

“我上次不是和你说过吗,”严如玉说:“县政府看到县里面做发圈儿和配饰的公司越来越多,就打算把这个做成一条产业带。”

正好停车,她指了指车子右侧的楼:“你看这个就是去年刚开工的,打算做成专门卖发饰的商贸城。还有咱们原先的国营商店那楼,也开始在整改了,应该也是打算做成配饰商贸市场。”她想起梅主任,有点幸灾乐祸,“国营商店倒闭后,她就申请内退了。”

对梅主任来说,还没满五十岁就赋闲在家,应该会很难受。

宋锦笑了笑,对梅主任不太感兴趣,反倒听到前面的消息有些惊奇:“县里这是打算学温州呀?挺好。产业带这种事情只有政府出面了才好,拧成一股绳。”

“嗯,听说他们去温州都考察好几趟了。”

温州就是这样,那边好多个县,每个县的产业都不一样。有的县可能就专做打火机,有的县可能就专门做纽扣。别看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是真正把这个产业做起来了,产值确是不容忽视。她们公司在温州就有专门的采购处,采购各种辅料。宋锦也曾经去考察过一个原本交通不方便的、处于山里面的小县城。那里就是因为做纽扣做出名了,全国的客商都跑过去批发纽扣。政府也大力支持,最后路也修好了,楼也建好了,大家也都富起来了。

这就是产业带所能带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