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6页)

锦泠公司这些年一直深耕在日化市场,日常和渠道商以及销售终端打交道,她们当然很清楚这个市场这几年扩张的速度,因此对于宋锦的这个决定大部分人都很支持。

做代理,虽然不用管生产,但是利润相对也比较薄。而自己做品牌的话,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只要成功了,却能得到巨大的回报。况且现在也由不得她们想西想东,再过两个月,她们和安雅之间的代理合同就正式到期。目前,采购部还没有办法找出一家品牌可以迅速的获得独家代理权,并且能和安雅的知名度相提并论。

“可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那家厂的具体情况,并且也不一定能最终就竞买到那家厂。”也有人提出疑议,“就算是买到了,它的产品不过关怎么办?”

“研发我们自己的新产品,做我们自己的新品牌。”

“你知道研发一款产品需要多久吗?就算是你去抄市场上同概念的产品配方,从审批到上市也不是短短的两三个月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更别提上市之后的风险。”

“那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把那家厂当做唯一的选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几位员工争吵得很激烈。宋锦也听得很认真。最后大家分不出高下,便转过头去看着她。

宋锦此时也完成了自己的思考,点点头:“我赞同这个观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家工厂只是一个方向,但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它身上,最后的结果未必乐观。她已经从最初的激动当中醒了过来,刚才他们讨论的问题其实她都已经有考虑过。

“这样。”她说:“采购部迅速的去把国内目前兴起的一些化妆品牌给过一遍,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去谈一谈。我们有非常成熟的渠道网络,有一些品牌应该会乐意合作。”

“再有,你们觉得国外的品牌怎么样?”宋锦忽然问。

大家犹豫了一下,纷纷点头:“国外的品牌当然好。但是目前进入到中国的牌子,代理商都已经敲定了,短时间之内很难争取到。而且有的品牌选择的是直营。”

“我说的是,那些没有进入到国内的牌子。”她缓缓的说。

宋锦想起来自己之前去香港的时候逛过的百货公司——她这几年去香港的次数还挺多,对那边也比较熟悉。那边的百货公司里面,她见过许许多多的国外的化妆品牌,有欧洲的、美国的、日本的、甚至是韩国的。比起大陆这边的进口品牌,那可真是要丰富得多。

她点醒大家:“我觉得我们在这件事情上要做的,应该是引进者的角色,把国外的好的品牌带到国内来。不能一直在国内等着,要主动出击,守株待兔是没有用的。”

大家又讨论了一番,最终也都达成了统一。这样才更稳妥,把风险降到最低。

“那就这样,分两条路走。一条路去国外引进新的品牌,一条路是做我们自己的品牌。”宋锦做了个总结,“人事先招几个员工,英语好的,还有日语好的,我要在过年前……最迟年后看到她们入职。”

相关的负责员工赶紧点头。现在这个节点招人不好招,但命令下来,硬着头皮也要做。

大家互望一眼,眼里都有些激动。能坐在这间办公室的都是这几年在锦泠公司工作出色被提升为了主管级别的人,骨子里都是有上进的野心的。宋锦的这个决定让她们看到了未来的空间和潜在的更大的机遇,或许还能够出国去看看。聪明的人已经心里在想,回去要把英语给学起来了,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呢。

第二天的时候她带着采购部的主管去了刘主任资料里的那一家工厂——采购主管接触过的品牌最多,也实地去过很多家化妆品工厂,对这些最熟悉。

这家工厂的位置相对而言比较偏,都已经快要靠近莞城了,但是对于宋锦来说,这却是一个优点。到时候巡厂正好顺路。

工厂占地的面积还挺大,但是从门口一眼看过去却有些破破旧旧的。

宋锦向门卫通报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她伪装成了一位港商的助手,而这位港商将是这家工厂的准买家,她这次过来是来替老板考察现场的。厂长听到消息之后已经在等,态度十分热情。

“我们这家厂吧,最早呢是生产香皂的。我们的香皂一开始销量还可以,你在整个华南都能见得到。”厂长一边带他们进去,一边向他们介绍工厂的情况,一开始声音还有些骄傲,那说到后面就开始低了下来:“不过后来,大家都更喜欢用什么沐浴露之类的,我们的香皂就开始卖不动了。”

就算是要买,也买力士这样的品牌。价格不贵,还是进口的。

“你们没有也转为生产沐浴露?”宋锦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