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因为新工厂竣工,严如玉和老杨都从柳市来到了鹏城。老杨还带了老婆孩子一起过来,想着剪彩完成之后就一家人在南方玩几天。

随着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小齐小李这样的骨干员工。公司大事情,大家一起来参与一下才更有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

宋锦让行政给他们在莞城定好了酒店,然后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

这些事情都有行政部门去安排。宋锦刚到南边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组建好新公司的行政和人事团队,毕竟有很多琐事以及后续的招工都要靠她们来。现在行政团队的办公场所很艰苦,就在工地的附近租了一个旧房子,暂时先应对着。等到工厂竣工之后,她们就可以先搬进去了。

饭桌上面大家都高兴得很。

说实话,像严如玉和老杨,当初作为创建公司的人,对公司的蓝图是有过畅想的。但是,像小齐小李这样后续通过招聘进入到锦玉公司上班的,一开始只是抱着很朴素的想法:找一份工赚点工资来花,要不就是想把锦玉公司当成暂时的中转站,等到时候国营工厂招聘,再去试试,诸如此类。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锦玉公司在这短短的六七年之内就能够发展成现在这么大的规模,甚至还在南方开了分厂。连带着他们也成为了大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薪资丰厚,福利优越。关键是还有上升空间,有很多人都申请调到了南方来工作。而反观以前羡慕的国营工厂,现在却是一片颓势,新闻里天天里嚷嚷着要让国企改制,甚至是还有“重点扶持,其余放活”的风声①,搞得一片人心惶惶。现在在县里面,不,在整个市里面,人们只要一听说他们是锦玉公司的,而且还是老员工,就非常羡慕。倒是有几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感。

锦玉公司招工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的艰难,这次严如玉就很轻松的从柳市招了200个工人过来。本来她还要再多招一点,被宋锦制止了。宋锦有自己的考量,她不希望一开始就给莞城这座新工厂打上过于浓重的柳市的烙印,这样会不利于其他地方员工们的融入,分批次或许会更好一些。

“我已经让人给她们都订好了车票,应该会在两三天之后陆陆续续的过来。”严如玉边吃饭边说。

宋锦叮嘱了一句后勤部的员工:“到时候你们要给人家安排好食宿,大方点儿,不要克扣别人。”

这些农民工来到城里面谋生打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农民进城,有人支持,自然也就有人反对。从客观上来讲,的确是带来了很多环境和治安上面的不好因素。他们在很多地方被称之为“盲流”。但宋锦本身是农村长大,知道这些人之前的生计有多么的艰苦。现在的他们,不过是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中国大地的不平等②。所以,宋锦总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工人们好一点儿,过得有尊严一点。

相关人员赶紧点点头:“放心吧,宋总,我们都安排好了。”

有之前在别的工厂里做过活儿的行政难免在心中嘀咕,想着她们这位宋总有时候太妇人之仁了点,但又转念一想,自己也是她的员工,老板宽厚总比老板刻薄要好。

接下来又聊了其他的方面,没办法,这样的聚餐到最后就很容易演变为边吃饭边谈公事。

于是后来宋锦又在自己家请了一顿,不过只请了严如玉和老杨一家。

这几人虽然都知道宋锦在鹏城买了一套很漂亮的别墅,但也都是第一次过来,从里到外的参观了一遍,和吴枝花宋永丰刚来的时候一样,惊讶得嘴都合不拢。

“你这还真是过上了纸醉金迷的资本家生活呀!”老杨惊叹不已。

这放在以前可想都不敢想。

“以前觉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已经是小康生活啦。”严如玉笑着说,“那时候看到电影里面,美国人都住在花园洋房里,有草坪,有游泳池。嘴上批判这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要腐蚀大家的思想的。但其实心里一个个的都觉得很羡慕。”

这几年,想要出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各大西方国家领事馆的门口永远大排长龙。

“所以总设计师才说,我们自己也要建设小康社会嘛。”宋锦笑眯眯的给大家倒茶,“说不定再过个二三十年,也就实现了呢。”

她对国内的形势还是持乐观态度的,只看这几年自己身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知道时代的确是在前进。

严如玉点点头。她们都是这波大浪潮的受益者,在大局观和一些事情的立场上都有着一致的坚定。

老杨妻子对宋锦这套别墅和她现在的生活非常艳羡,打听她是多少钱买的,怎么买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