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6页)

“去哪儿呀?”好友问她。

林素娟想了一下:“小香港吧。百货公司和供销社的东西现在都有点老气,还不如小香港的好看。”

“行。”

两人一路走过去小香港。

周末的小香港,一向是人山人海,这才上午十点多,人已经有很多了。林素娟和好友作为土生土长的柳市人,对小香港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南门小广场拐进去,最开始的几家是卖杂货的和卖日用品的,也是开得最早的,然后再往里走,是几家美发店,柳市一半的年轻人的大翻翘和大卷发就是在这里烫的。和美发店比邻的,是几家布店和裁缝店,而现在又开了几家新的个体服装店。她和好友的目标就是这里。

只是刚拐进小香港,就看到一家店门口围了不少的人,颇为热闹。

“那里怎么了?”

“不知道,过去看看。”

正好有从那头出来的人听到后,笑着说了一句:“那边有家新店开张,大家都在看呢。哎呦,可好看,和别的店都不一样。”

林素娟和好友对看一眼,眼里有着疑惑,不一样?一家新店而已,有啥不一样的。她们不约而同的加快了步伐。等到她们走到店门口,抬头一看,瞪大了眼睛。

不一样,的确是不一样!

抬头先看到的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牌匾,和其他店铺常见的白底红字和白底黑字不一样,这块牌匾用木头做成,上面还画着广告画,是一位时髦的女郎的头像,卷发上戴着贝雷帽,露出耳垂上的珍珠耳环。时髦女郎俏皮的用手指向右边——右边是四个花体的艺术字:锦泠商铺!

这是宋锦从鞋摊上取回那副广告画的时候想到的点子,同样是找少年宫的齐老师画的。齐老师明显是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文艺青年,很大胆的提出来要用国外电影里的角色形象来画,她采取了齐老师的意见,又折中了一下,把国外电影改成了香港电影,创造了这副牌匾。果然一挂上去就引来了人们的围观,广告效果极好。

走近,好友惊喜的道:“哎呀!这是什么?”

林素娟跟在她后面顺着她的眼神方向一看——在店铺的门口两侧,摆着两个大花篮,里面盛开着浅粉色和白色还有浅鹅黄的花朵,或含苞待放,或吐蕊怒放。走近一看发现这些花朵都是用绢纱制成,细看还略有些手工粗糙,但在远处乍一看,却显得极为的逼真,非常的惹眼。花篮是竹编的,用木头架子支撑着,花篮上还用红色的绢纱打了个蝴蝶结,垂下两根红纸的宽丝带,写着“开业大吉”和“财源滚滚”。

“这花篮还真好看。又喜庆又特别。”林素娟笑了。

旁边看热闹的人也笑道:“可不是?我就是被这两个花篮吸引过来的,还以为是真花呢,没想到是假的。这还真有意思,这话也吉祥。”

“这家店卖什么的呀?我得进去看看去。”

林素娟和好友也想往店里走,却发现店里人已经很多了,有人在门口维持秩序:“不好意思,同志,麻烦待会儿再进来,现在人太多了。”

林素娟抬头一看,有点眼熟:“是你!”

宋一成愣了一下,笑起来:“林同志,是你呀。”他记得她,五星冰棍厂门市部的那位女同志。

“这是你开的店?”林素娟惊讶的问。

“不是,我姐开的。我过来帮忙。要进去吗?不过我建议你们等会儿,现在里面有点挤,看着也不舒服。”宋一成热情的向两人解释。里面大多数都是女同志,他站在里面有点不合适,就索性来门口维持秩序,顺便盯着点货。

好友凑过来:“认识啊?”

林素娟一笑:“你记得我和你说过暑假的时候卖冰棍的那俩小女孩吧?就是他妹和他外甥女。”

“哟,那还真是厉害。”

宋一成有点小骄傲的笑了笑。

店铺内,宋锦还有遇到周日休息的宋绣都在忙个不停的招呼顾客。她们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进来看,有的人只是纯粹进来看热闹,有的却是真的对卖的东西感兴趣。

因为人太多,宋锦让宋永丰和吴枝花带着宋泠回家,不过他们三个正兴奋着呢,说什么也不肯走,就在店铺外面看着。

在合不拢嘴一段时间后,吴枝花已经逐渐冷静下来了,只是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宋永丰也是,他情感如同这个国度里大多数五六十岁的中年男人一样,内敛而深沉,但此刻眼睛里却闪耀着喜悦的光芒。

“泠泠,那两个大花篮真的是你做的呀?”吴枝花问。

“嗯,我做了快半个月呢。还有我的同学来帮忙。”宋泠喜滋滋的看着自己的成果,“花篮和架子是舅舅帮我搞定的,但是里面的花都是我做的。”

她之前就想着要送妈妈什么开业礼物才合适。想到后世的店铺开业的时候,亲朋好友都会送一整排的花篮,这样才有排面。她就想要不就送这个,增加点喜气,而且在这个年代里估计还是新鲜事,会很吸引人眼球。本来想要送真花,但这时候根本没有什么花店,柳市也找不到卖花的,就决定自己尝试着做仿真花。上辈子的时候,她曾经学过这个,虽然是半吊子,经不住细看,但也足够她糊弄一下的了。现在看起来,还算是比较成功,围观的三分之一的人群是被这两个大花篮给吸引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