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6页)

等好不容易找到了地址,姐弟俩抬头一看却愣了。

这哪儿还有工厂的模样啊?就是一片残垣断壁,楼都已经快没有了。

宋锦:……

“姐,这可咋办啊?”宋一成苦着脸问她。

宋锦皱眉,看到旁边的小楼下有老人在阴凉处坐着边扇风边下象棋,就过去问:“大爷,请问一下瑞峰织布厂是在这儿吗?还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老大爷抬头看了她一眼:“你系做咩嘅?”

宋锦愣了愣,她语言天赋不错,这几天混迹在广州大概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粤语,不过还不会说。她听懂了大爷是在问她是干什么的,就摆出笑容,然后怕老人家听不懂,努力放慢语速:“大爷您好呀,之前我一个朋友,介绍我来这里,找瑞峰织布厂,说这边的布料很好,便宜又耐用。”

“哦,来倒货的啊。”没想到大爷普通话居然不错,上下打量了一下宋锦,脸色缓和下来:“妹仔厉害的。”

宋锦笑起来有点甜,但绝不是那种怯怯的甜,看上去很爽利开朗,一直都挺招中老年人群体的喜爱——田彩霞除外。和大爷聊了几句,大爷告诉她:“瑞峰早就倒闭了,做不下去咯。之前棉纱紧张,都紧着给国营大厂了,哪有村办工厂的份啊!一公斤都没有!找不到原料,自然就撑不下去了嘛。你看看,这楼都推了,说是以后要建高楼的。”

宋锦叹口气,她这几天考察市场,觉得布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项之一,本来是想来这里先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些物美价廉的货,毕竟是熟人介绍嘛,先不管花色如何,价格肯定会有优势。没想到,他说倒就倒了。

大爷之前就是厂里的员工,看她一个年轻女人不远千里的来到广州谋生活也是不容易,给了她一点信息:“你要倒货,去十三行嘛,那边这几年好大的规模,全国各地来的都有,衣服、鞋子、帽子,多得是。故衣街、豆栏上街那一块,都是批发市场,卖什么的都有。还有高第街,都有衣服布匹批发的。”

宋锦赶紧掏出自己的本子,有点不好意思的问:“大爷,您能再说一遍吗?我怕我记不住。”

大爷很爽快,直接拿了笔给她写上,一边写一边开玩笑:“你们这些倒爷可真是了不得。你看看,一个上海人跑到我们广州买了一把折叠伞,发现竟然是从上海运去香港,然后又转回到广州的。但是上海人很高兴呀,说是比在上海买要便宜了几块钱,广州人也高兴,说赚了几块钱,香港人嘛也高兴,同样说是赚了几块钱。你说这到底是谁见鬼了呀?”①

宋锦哈哈的笑:“我可不知道是谁见鬼了,我只要知道进我口袋里的几块钱是真的就行。而且我可不是爷。”

大爷也笑起来:“马上就快是了。你冇听过,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到了我们广东,回去肯定发财的嘛。”

宋锦又被他逗笑了:“借您吉言。”

告别了已成为废墟的瑞峰织布厂,告别了热心大爷,宋锦和宋一成又匆匆的倒了三四趟公交,先去了十三行,故衣街这几条街都在那儿,属于同一个片区。不过等到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大部分的摊贩都已经收摊了。

“妹仔来批货啊?那明天你们得早点儿,这边早上四点就营业了。生意好的可能上午十点就关门回去睡大觉啦。”有一个摊贩老板好心的告诉他们。

宋一成哀嚎:“早上四点?”

摊贩老板笑起来:“第一次来哦?批货是这样的啦,都是做凌晨的生意,你也可以晚点来,但晚来了一些好货就没有了嘛。”

宋锦谢过摊贩老板后,拉着宋一成就回旅馆:“走,我们回去马上睡觉,然后明天三点半就来这儿等。”

宋一成跟在后面,委委屈屈:“姐,回去你要请我吃饭,我还要吃红烧肉。”

“有点出息行不行?”宋锦恨铁不成钢的戳他脑袋:“要是这次赚了钱,你天天想吃红烧肉都行。你明天要起不来,就在脑袋里想想你那百分之十的分红。”

到了旅馆后,姐弟俩才想起来,这旅馆离十三行有点远,凌晨根本就没有公交车运营,总不能走过去吧?于是赶紧的退房,打算去十三行周边找一家住下,为此还损失了半天的房费,宋锦心痛不已。

第二天三点钟,她推醒正在另一张床上呼呼大睡的宋一成:“赶紧起来,三点了。”

宋一成裹着被子像个蚕蛹:“才三点呢,再睡十五分钟。”

“百分之十。”

“好的,我起来了。”

宋锦满意的点点头。

等到三点半,俩人到达十三行的时候,被一家挨着一家密密麻麻的摊子和熙熙攘攘的人流给震惊了。

十三行是广州市的重要商圈。从清朝的时候起,这里就是与南洋和西洋等国贸易往来的重镇。1856年的一场大火为十三行辉煌的历史短暂的画上了句号。改革开放后,十三行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如今,这一块区域被几乎全国的个体户们熟知,来广州批货的,基本上都会来十三行转转,包括但不仅限于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