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客似云来(第13/22页)
严姑娘行事一向干脆,把这事也与秦凤仪说了。严姑娘道:“我只能带三个部族的人马,别的部族,各有自己的考量,他们更愿意自己做主。”
秦凤仪问严姑娘:“严大姐,你的意思呢?”
严姑娘想了想,道:“阿花族长在土人中很有威信,阿泉族长善谋断。殿下有没有想过用土人带土兵?一则他们心里对朝廷的防范会减少,二则他们对自己的部族更熟悉。”“现在就是土人带土兵啊。”秦凤仪摆摆手,“我并不是不信任他们,严大姐,我希望部族之间能够融合。土人与汉人现在分野比较明显,土人那里,我也给他们起了汉人的名字,他们亦有子弟在学里念书,以后若是想科举,亦是无碍。我希望土汉融合。”秦凤仪又说了一遍,可见对此事十分认真。
严姑娘笑:“殿下太心急了。土汉融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便是土人与土人之间都有族群分野,何况土人与汉人。殿下想得太远了。以往我曾听我父亲说,不经战事的将士,不是真正的将士。殿下,当今之际,不若先将土人分营而治。现在这样聚在一处,各族带各族人马,其实更为分散。就按他们先时的亲疏,这样分作三支土兵,在他们全部下山之后,在三支土兵中选出三位将领,统率这三支土兵。他们各族族长,除了练兵,还应到殿下这里听政。殿下既希望他们能与汉人融洽,自然当将他们与汉族官员同等视之。”
严大姐的话,倒也有道理。秦凤仪笑道:“先试试看吧。其实我明白他们的担忧,他们以往都在山上,这到了山下,日子如何,不过上几年,他们的心总是悬着。”
严大姐将门出身,练兵便是最考验耐性的事,她一贯耐得住性子,与土人相处这些时日,严大姐也明白了秦凤仪的意思。
秦凤仪知道土人有这样的问题,先给他们开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果然,秦凤仪说了分三个营的法子,他们是乐意的。秦凤仪又与各族长道:“你们现在除了阿火族长外,都还在山上住着。阿火族长又要管着族里练兵的事,现在也不大便宜。待你们下山后,你们皆有爵位与官位,届时除了练兵,每天还要到王府参知政事,与章巡抚、赵长史他们一样的。不知你们可否愿意?”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很有心眼儿,焉能不愿意?都很乐意,甚至,先时有些猜测亲王殿下要着朝廷的人来统领他们的谣言,也不攻自破。秦凤仪私下与妻子道:“我原是想着,这些人,若是严大姐能悉数收服,便让严大姐带,倘严大姐力有不逮,便分出一支给张大哥。不想,他们还是对我有所防备啊。”
李镜安慰他道:“这事不要急,将心比心,倘易地处之,怕是咱们也难免如此的。”
“这倒是。”秦凤仪解决了土人的事,方去见傅浩。
因傅浩素有才名,给他安排的院子很是不错,除了傅浩的书童,还有两个烧火做饭的婆子服侍。秦凤仪过去时,已经做好傅浩比卢老头儿还要正统古板的准备,但是,看到傅浩时,他还是有些吃惊的。傅浩正一碟醉花蟹、一壶老酒地在凤凰树下自斟自饮,见到秦凤仪后,既不起身,更不行礼,直接道:“昔日闽王着人至我家,金万两,田万顷,长史之位相赠,我犹未动心。若是殿下为使浩效力麾下,便请回吧。”
秦凤仪坐下,盯着傅浩看了一刻钟,傅浩只自斟自饮,只当没看到他。之后,秦凤仪不发一言,便起身离开了。
第二天,秦凤仪又过去看了傅浩一刻钟,依旧是一言不发地离去。
如此,秦凤仪连去半月,偶有傅浩不在家,他便在门前站一刻钟,再行离去。秦凤仪这般执着,连赵长史都感动了,还去劝了傅浩一回:“殿下如此诚意,当年刘皇叔请诸葛孔明,也不过三请,殿下每天过来,此间诚挚,天下未有。”
傅浩郁闷,心说,他是见天地过来,但一言不发,你们就当他是来请我的,人家根本没这个意思好不好!傅浩实在叫秦凤仪折磨得受不了了,他不傻,早看出来了,这镇南王虽年轻,实则老奸巨猾。傅浩是要摆一摆架子,他也没打算要投到镇南王麾下。但镇南王这样见天地来,风雨无阻。他故意不在家,镇南王就在门外站着守着。先时,朋友们觉着他有些傲气,但并不就此多说什么。镇南王这见天地来,朋友们有相识的,难免要说“既是无意,不妨与殿下说明白”,总这样吊着人家,不大好。何况,镇南王毕竟一地藩王,是有尊严的,才子有才子的风骨,但也不能过分。
这哪是能说明白的事。人家殿下一句未言好不好!
傅浩算是明白了,镇南王就是见天来,非但来,还给他送衣裳、送饭、送笔墨、送砚。偶有傅浩中午用饭时,王府快马送来一羹一菜,使者都说:“殿下食此羹,甚觉味美,命给先生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