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客从何来(83)(第4/6页)

小丫头提醒道:“二姨娘之前打发人送的两包衣裳,您还没放进去呢。”

“有银子哪里买不到衣裳,那个下回捎带过去就行了。这些是送礼的,事关爷能不能站稳脚跟的事,不可大意。”说着,抚掌一拍,“想起来了,把郡主之前送过来的几斤茶叶给拿来,别的不带,这个一定得带。”

“都给带吗?”

“那自然!”楚氏就笑,“这可是宫里出来的,御用的。你想啊,爷跟同僚那屋里一坐,茶一沏,那香味一出来,再一说来处,谁不让咱们爷三分,敬咱们爷三分。”她把东西小心的用油纸包了又包,给装起来,“下回四奶奶要是送别的过来,别管是不是宫里出来的,都不能马虎,小心的收着。”

听到这里,老二就不听了,他睡他的了。早起他没叫楚氏,只把母亲送的护心镜,亲姨娘给做的衣裳,还有其他几个兄弟给准备的东西一包,往背上一背,叫了小厮就出门了。

今儿在老太太这里吃践行饭,看来看去没见楚氏,老二就笑,“她罗里吧嗦的嘀咕了一晚上,天亮才歇了,我没叫她。”

周氏微微皱眉,但没言语,“先吃饭。”

该叮咛的话叮咛完了,以如今这身份,去了也不会吃苦。以前出门说走也就走了,这回也一样,饭一吃完,走人。

林雨桐跟着其他两个妯娌送到二门就没再送了,刘氏低声问,“二嫂怕不是哭的没法出来见人了?”

王氏也是这么想的,“肯定的呀!夫妻分离,这一走就是小半年,回头去劝劝去。”

周氏在前面听的,心里不是滋味。她这个嫡母做的,自问是处处都想到了,可就是老二这个婚事上,家里的变化太大,大的人没反应过来,所以,这个媳妇算是娶错了。

回去的时候她跟二姨娘也是这么说的,“我知道你心疼儿子,我也心疼。这媳妇能笨点,能憨点,但不能不知道心疼人。”

“您别这么说,那时候谁能想到,咱家能攀着贵亲走到如今呢。两口子过日子嘛,她心疼老二一分,咱们就能摁着老二心疼她两分。她敷衍老二一分,我也就只当我瞎了,以后老二跟她好则罢了,便是不好,我也只当我是睁眼瞎,瞧不见了!”

周氏心里叹气,“你说的对,说的对呀!”

楚氏起来之后一看那情况,还以为对方嫌弃东西多,她一点都没停,找家里的管家托人,被东西给捎带过去,“二爷知道什么,听我的,错不了的。”

成吧!没人反驳,看她折腾。

她意气风发,可瞧了,楚小妹跟着乔药儿来了长安了,这会子一身戎装的上门了。

楚氏到底是觉得亏欠了亲妹子的,“这次来能呆几日?住过来跟我作伴,还是如何?”

楚小妹看看这个不算大的院落,“暂时走不了了。”她答了这么一句,便有些小嫌弃的皱眉,“我以为安排我们住的地方是敷衍,却不想你们家这般新贵,住的地方也不外如是。长安比起燕京,这可是天下差到了地上。”

楚氏不以为意,“我们家这个可是周家让出来的,在长安算是不错的了。你住在驿站?那干脆搬过来跟我作伴,你姐夫今儿刚上任去了,正好我一个人。”

楚小妹摇摇头,“常住住驿站可不成,我们去学馆了。庙学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长安也有。地方不大,也还行。”进了屋子,她大马金刀的坐下,“我姐夫上任去了,你怎么不跟着去?”

“这话傻不傻,将士出征哪有带着家眷的?!”楚氏不以为意。

楚小妹却皱眉,“这是何意?自愿留下和不得不留下是不一样的。若是姐姐不想去,那是姐姐的事。若是不得不留下,这是朝廷的事。”她说着,就立马起身,手里拎着马鞭子抬脚就走。

楚氏还愣神着呢,她一时没明白过来自家小妹发的什么神经,等追出去了,人家骑马跑了。

然后没两天,街上便有传言,说是将士驻守边关,不仅冒风险,还得骨肉相离,夫妻相见。皇上用将士,自当信任将士,岂可将人家父母妻儿留下来作为人质,这是好寒人心的。

林雨桐最开始听到这个流言的时候都觉得真是有病。

除非你是统帅,那么你的妻儿老小留下,这是有作为人质的意思的。但这话不能明说的。剩下的人,要么是些小官小吏,老家没族人关照的,带着家小过去,或是干脆在当地成亲,将家安在当地,这情况有。这得是在那边能养家糊口的。

还有更多的大头兵,大钱也剩不下俩来。混饱肚子冻不死就是极限。把一家子弄去,咋活?还不如在老家人头数,咋地不能看着叫人饿死。

更何况,那地方能好吗?今儿你打我,明儿我打你,这阵线都是飘移的,老婆还在一家子老小放在边关,咋那么心大呢?再说了,在发烧着凉都能要人命的时候,路上颠簸,去更苦寒的地方,送死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