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第2/5页)

说着,就拿过了炒勺。

纪良见状吓了一跳,想要过去帮忙。

毕竟这锅子里可是装了大半锅的沙土,一看就沉得很,自家学姐纤纤细细的,如何能……

“刷啦!”

下一秒,就看到林萌已经把锅里面的沙子给抖出了花儿!

瞧着自家学姐拿着铁锅,行云流水的颠着沙子,纪良目瞪口呆。

他的眼睛在林萌看似纤细的胳膊上转了一圈儿,又看了看自己的。

原来,干厨师的,这么牛批么?

比不了比不了。

自己还想保护人家呢……恐怕真出了事儿,还要学姐保护自己!

果然下山之前,学生会叮嘱的特别对——

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专业!

而美食传播的道路上,永远不只有一种选择。

特别是在卫国钟尧的商队来了之后,带来了周国德昌郡的各种调味料,特别是辣椒,直接给丰禾郡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就有专门的小吃培训班开课了。

王大就报名了这个。

他之所以来,便是因为在家里实在是呆不住。

说起来,他是炭笔“设计师”王安的父亲,是砂石场小组长王二的哥哥,家里还挂着庄郡守赐下的牌匾,无论如何都不愁吃穿。

可是王大就是闲不下来。

之前在乡下的时候,种种田,养养花,虽然辛劳,但也有趣。

可现在到了城里,住在独门独院的房子里,即使吃穿用度都好了好几个档次,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

总想干点什么才好。

但他知道,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有学业,兄弟一家也天天忙,老父老母年事已高,需要清净,自己总不能去扰着他们。

于是王大索性就去报了个班。

看来看去,他选择了这个新开的小吃课程。

并不像是那些正经厨子似的,要天天颠勺颠的鬼哭狼嚎,他们这里更面向大众。

用琅云的话说,就是将街头美食传播出去,进而给原住民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夜市文化搞起来!

四舍五入,脱贫致富!

那么就意味着,来学的多是普通人,也就不需要太多基本功,操作也更简单。

王大不善言辞,但是做事认真,算得上是班里的勤奋生。

而有勤奋的,就有懈怠的。

便有个与王大年龄相仿的便是学得有一搭无一搭。

这天是王大与他搭档,两人要合力学会油泼辣子的做法,但最终只有王大一个人在磨辣子,调配料,这人就只是闲着。

王大就找到了他,认真道:“你当真不想学?”

这人闻言,先是摇头,然后就打量了王大一番。

虽说王大的儿子兄弟都有出息,可他简朴惯了,穿着的也都是早就习惯的衣裳,并没有什么变化,加上长年累月忙农事,脸晒黑,手长茧,说话还有口音,完全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一看穿着打扮就知道是乡下来的。

于是,这人就起了炫耀的心思。

有这种心思也不奇怪,毕竟快过年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表演时间到,那么如何炫耀自己这一年的所得就成了一门扎根于普罗大众中的学问。

不用学习,在实践中就能积攒经验。

凡尔赛之事自古有之。

这会儿他就对着王大道:“我不急着学,毕竟我也不着急摆摊子赚钱。”

本以为王大会问缘由,可得到的就只有一声:“哦。”

这人一愣,然后就觉得王大不够配合。

但是既然话说出口,那就一定要秀一秀才能行,必然憋得慌。

于是他就换了种方式得意道:“我儿子如今在学堂里读书,得了好些夸奖,”末了还似乎很友善的问,“老哥的孩子呢,怎么一直没见?”

王大老实道:“他忙。”

“可识字?”

“认识点儿吧,我没问过。”

“那可赚钱了?”说着,他自问自答,“我家那孩子已经进了厂子,开始给家里赚银钱,我和他娘都说不要,可他非要给我们哩。”

王大先是真心实意的说了句:“那你孩子很孝顺,你是个有福气的。”然后就说起了自家孩子,“我家那娃娃倒是会做些木匠活儿,赚多少钱我也不知道,没细问过,我和他商量着,他的那些银钱不要尽数给我,让他先紧着自己。”

努力想要秀一秀的人便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老哥你也别太好说话,这孩子得管,不然心野了就管不成了。”

王大倒是很笃定:“我家那几个小子不敢的。”

这人就笑,似乎有种“你怎么不听我劝”的无奈,但是眼睛里却是漫不经心,显然觉得这样脾气的爹,也就是个庄稼汉,管教不出什么出息儿子。

而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

众人看去,就瞧见是个少年郎站在门口。

立刻有人认出来:“是炭笔厂的王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