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第3/6页)

傅筠一愣,可还是顺着道:“你且说说。”

然后便听庄郡守道:“这书院是郡内一位姓莫的夫子开设的,教授之事皆是与民生息息相关,为了显示朝廷恩典,也是为了百姓能尽早学会一技之长,从而恢复正常生活,故而其中的用纸皆由丰禾郡免费提供。”

这话其实有两层含义。

一则是告诉公子筠,丰禾郡重视民风教化,二则是通过免费用纸来透露一下庄郡守对于书院的重视程度。

而傅筠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现下就格外好奇:“可否带我过去瞧瞧?”

庄郡守自然愿意展示自己的政绩,立刻道:“还请公子随我来。”

书院距离城门不远,很快便到了。

众人并没有惊动里面学习的人,悄然走了进去,只从窗子往学堂当中望去。

然后就瞧见了里面正在读书的“学子”们。

说是学子,可是和寻常的读书人大有不同。

莫说丰禾郡了,整个齐国的读书人其实装扮都差不多,穿长衫,拿折扇,头戴方巾,总归是一瞧就知道是读书之人。

但现在里面坐着的却基本上没有这样装束的。

光是傅筠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到有人绫罗绸缎,有人粗布麻衣,还有些明显是农户,手上的老茧清晰可见,却也认真的用粗壮的手指拿着似乎是炭条做成的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而他们用的纸,看上去远不如孙柏买来的那些细腻,可也比一般的纸张要光滑。

更紧要的是,量是真的大。

每个人手边都是一沓子,拿着炭条写一写,等写满了就换下一张,瞧着完全不心疼。

公子筠问道:“那也是丰禾纸?”

庄郡守点头。

公子筠又瞧了一眼这个另类的学堂,并没有入内,只管对着庄郡守道:“让我看看你们这里出的纸张吧。”

“是,还请公子随臣来。”

很快他们就去往了学堂后院,因着今日莫夫子并不在书院,此时出来迎的是施家大郎施韫。

他直接将那边送来的几种纸张取了出来,摆放在了众人面前。

公子筠最先看过去。

只见眼前的纸各不相同,哪怕不用手摸,光是从颜色上就能看得出区别。

有些偏黄,有些偏白,有的上面有点点金光,并且还有染色过的纸张。

而后,施大郎细细解释了各种纸张的用途。

有些易散墨,有些却可以反复着色,其中还根据薄厚、吸水性等等分成了各种类型,不同的纸张应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施韫条理清晰,说起话来也是娓娓道来。

而他大抵也知道傅筠的意思,主动提及:“寻常纸张产量颇丰,但不易着墨,越好的纸产量越是有限,最好的几种都在这里,大人尽可细看。”

傅筠点点头,而后就看向了施韫。

瞧着这人穿着打扮便知道是位商人,便没开口,只是看向了庄郡守。

而后就听郡守道:“这位施大郎因为课业优异,故而在莫夫子不在时,书院中的大小事由便由他代管。”

听了这话,傅筠面上难免露出了些许不赞同。

他会这般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齐国内,相较于前朝,已经对商人多有宽宥,商户出身的子弟可以参与科考,也不再随意打压,算得上进步。

只是既然是经商坐贾,为人自然会精明些。

说不好听了便是奸诈油滑。

既然庄郡守口中的这件书院是为了教化百姓,那么让一个商贾管事总归有些不合常理。

而庄郡守大抵也能猜出傅筠的心思,便解释道:“施大郎与寻常商户不同,他原本是远道而来,如今已经准备长居丰禾郡,并且代为经营造纸厂的生意,并且承诺,只在进价上多收两成作为利润。”

此话一出,不仅公子筠惊讶,一旁的裴仲文更是震惊。

他的母亲许氏乃是巨富人家出身,故而裴二郎自小就或多或少接触过商贾之事。

如今的买卖,其实中间有不少风险,特别像是纸张,路上会有损耗,时间久了会有腐坏,还怕水怕火,这些都是成本。

作为商人,自然是要把所有的都算在里面,尤其是丰禾纸这样明显是会供不应求的,寻常商户恨不得翻两倍三倍,这样才能获取收益。

可现在这位施大郎就只要两成利,实在难得。

而施韫一直没有开口,静静的听着他们说话,同时也在观察。

庄郡守并没有介绍来人的身份,可是光从态度上就能看出,这两位应该也是官身,而且官位怕是比郡守要来得高。

那么说起话来就需要讲究点技巧了。

于是施大郎一直态度和顺地站在一旁,并不给自己辩解,直到现在才轻声道:“草民虽未曾读过什么书,可也知道此事会带给齐国的利好,能够将此纸散播开来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