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第3/5页)

昆景明突然抬头:“我可以提供一个脑洞。”

众人立刻看过去,大部分人都记得这个人将齐国学子们拉去军训的神奇操作,故而这会儿都面露期待:“什么什么?”

昆景明声音轻轻:“如今正是齐国各地学子准备乡试的时候,学校里面也有些要下山去,如果能借由他们的手,将丰禾郡纸张的口碑打出去,以后自然不愁销路。”声音顿了顿,“更何况,还有公子筠。”

宫老师听了这话,立刻点头道:“是个好主意。”

原本消费纸张的主要群体就是读书人,如果能直接让他们精准接收到来自于丰禾郡的“安利”,那么就相当于直接面对目标客户群体。

而且这些能被挑选到琅云里面的学子都不是寻常人,别管本身的家世背景如何,单单是才学就都在各个地方数一数二的,不然也不会被齐王选中,一并送到琅云来。

既如此,在文坛中必然有一席之地。

只要有了他们的宣传,那么必然会带来连锁反应。

夏应琢磨了一下,给出了个类比:“这是不是就是古代版的明星代言?”

唐新阳瞬间get到,然后就给自家昆哥竖起拇指点了个赞。

而丰禾郡的造纸厂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些悄无声息的。

毕竟造纸这事情并不需要太大的阵仗,有水流,有工具,再让工人熟练流程以后就能做起来了,并不像是砂石厂那样天天需要上山叮叮当当,也不需要像是造砖或者挖井的那些轰轰烈烈。

加上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造纸已经不再陌生,只不过他们觉得纸张的用处并不是写字,而是包东西,所以他们对于好坏其实并不是太在意。

恰恰相反,看上去越好的纸,他们反倒越不会买。

只是想要装个包子,没必要用比包子还贵的纸。

所以造纸厂准备开工的时候,也就是庄郡守约琅云的人过去看了看,还学着其他工厂落成的时候那样剪了个彩,放了个炮,寻常百姓除了看看热闹,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造纸厂也像是根本不着急的样子,自己产自己的,没有大张旗鼓。

周围的郡县也就知道“哦,他们开始恢复造纸了”,仅此而已。

可是,造纸厂里的人却格外有底气。

这让汤氏很是不解。

而因着她的夫君王氏和丁九关系亲近,丁九的娘子马氏又对汤氏诸多关照,故而汤氏有事情了就会和马氏商量。

这天她便趁着用饭的时候寻到了马氏,先是说了些家长里短,然后才小声道:“嫂子,那造纸厂的账面,便是你在做吧?”

马氏点点头,脸上也露出了个笑:“不全是我,还有别人。”

但是其中是妇人的就她一个。

虽说仙人说了,在厂子里做事,各个工种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她从在食堂管账,现在则是去造纸厂管账,起码月银是涨了的。

这就很值得高兴。

汤氏也先欢欢喜喜的祝贺了,然后才提出疑问:“如今我瞧着造纸厂一直在做工,那些纸都进了库房,却没有往外销,这账面要怎么平?”

马氏拍了拍她的手,圆胖的脸上笑眯眯的:“放心吧,不愁卖。”

汤氏眨眨眼睛:“为何?”

马氏回道:“只要你见过那纸,就知道,至多一年,它定能畅销,完全不用为了销路发愁。”

不过显然,一年这个时间太长了,总要想办法缩短些。

于是,这些纸的第一个客户便是公子筠派来的孙柏。

而孙柏得了新纸后,便多了个爱好,习字,明明年少时最怕的就是练字,现在却像是上瘾了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一直到有人提醒,来年便要乡试了。

说起乡试,这是许多学子的一道坎儿。

过去了,便是迈入官身,哪怕考不中进士,也能等着机会,去做个小官,造福一方。

而在琅云之中,有一些便是过了院试,可以准备考乡试的。

按照现在齐国的规矩,乡试乃是三年一次。

若是错过,除非恩科,不然还要再等三年。

故而哪怕依依不舍,这些可以应考的学子还是决定拜别仙人,回去准备。

而正在江宜郡的裴仲文准备亲自设宴款待他们。

其实按照常理,他作为刺史,已是位列三品,原本不必为了这些还未入仕途的学子花费这么多心思。

可裴大人很清楚,这些学子不同寻常。

在仙境里学习过,生活过,还上过仙刊!

无论以后他们能不能走上官途,起码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既如此,裴仲文自然不会轻慢。

而且从私心来说,这些人算得上是自家四弟裴季尚的同窗,而在如今的齐国,同窗之谊很是紧要,他这也算是帮着小弟经营一下朋友圈。

于是,裴仲文就专门摆下了宴席,等待众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