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3/6页)

过了好一阵,才听莫夫子道:“你说的没错,若能普及,于国于民皆是大有裨益。”

虽说厂子里面教的那些对于科举取士没什么用处,但是科举之路便是千军万马独木桥,万里挑一,大多数百姓所求的也不过就是有吃有喝罢了。

起码对现在的丰禾郡来说,尽快恢复生活生产才是第一要务。

那么,厂子里头教授的东西就格外有用了。

而对莫夫子来说,他之前能广受学生不问门第,就证明这位老夫子从无私心。

如今自然头一个想到的也是推广以后能给齐国百姓带来的利好。

多学点东西,能多条出路,也能多个糊口的办法。

于是莫夫子立刻站起身来:“此事大善。”

施墨跟着起身:“夫子想要如何做?”

莫夫子原本准备直接去找庄郡守,可是很快他就顿住步子,声音轻轻:“还是要准备周全再去,如何推行,怎么招生,和人授课,都要考虑清楚再说。”

于是,施墨便没有离开,托人去给厂子里请了几天假,自己则是留宿在了莫夫子这里,一起筹谋此事。

而趁着没课的功夫,王二也请了个短假回家。

假条都是他自己写的。

因着他来了之后一直兢兢业业,从未旷工,故而假条很快就批了下来。

王二也没想多耽搁时候,依然是踹了个饼子,并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只管一路靠腿走着回家。

进村的时候是晚上,村里人都不知道王二回来了。

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在村里人醒来前,他就已经走了。

还带上了自家媳妇和闺女。

王二媳妇姓汤,性子和顺,加上猛的看到夫君归家自然格外开心。

结果一时激动之下,就答应了跟着一道来。

可还没等到郡城,她就有点后悔了。

汤氏有些心疼的摸了摸王二背上的小女娃,声音压得低低的:“你说你走就走,怎么还非要把我们娘儿俩带上?还这么早就动身,瞧给妮子困得。”

王二则是紧了紧手臂,把闺女背得稳当了些,这才道:“时间不等人,今天晚上孙夫子要来,我得去跟着听。”

汤氏满心都在女儿妮子身上,也就只是敷衍点头,没有注意王二说了什么。

过了一会儿,看着妮子睡得稳当,她这才接着道:“你之前说的可当真?那个……厂子,真的会让女子做工么?”

王二听得出自家媳妇的忐忑,忙安抚道:“自然是真的,我何时骗过你?”

“还能领到月钱?”

“若是做工做得好便会有的。”

汤氏这才想起来问:“那你呢?你现在,做得好不好?”

王二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露出了个憨实的笑:“我现在每个月能有一钱银子了,以后如何还要看表现。”

他说这话的时候,确实是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无论是比起同屋的丁九,还是丁九媳妇,他这都是少了的。

可是在汤氏听来,却已经足够冲击:“一钱银子?不仅管你吃喝,还给你每个月一钱银子?”

王二点头。

汤氏不由得道:“这可是足足一钱,一千枚铜板哩,买米能买好几大袋,可比咱家半年的进项还多!”

说着,她就凑过去,伸手拢住了自家男人的胳膊,高兴的眼睛都眯起来。

这让王二有些不好意思,可背后还背着闺女,不敢挣扎,只能小声道:“莫要这样,让人瞧见像什么样子。”

汤氏却只是笑:“瞧见怕什么?你是我男人,我是你媳妇,光明正大。”

王二想说,郡城里的人都是规规矩矩的,自家媳妇在村里鲜少出门,怕是不知道这些,胆子也就大。

可是话到嘴边转了个圈儿,还是没说出来。

王二的眼睛朝着四周围瞧了瞧,发觉这会儿时候早,没啥人,便由着她去了,脸上的笑则是越来越开。

不过这种姿势确实不利于赶路,也容易吵到还睡着的妮子,所以俩人很快就分开。

只是汤氏还捏着王二的衣角,生怕和他走散了。

一直到丰禾郡都没撒开,甚至越拽越紧。

王二也能感觉到自家媳妇的紧张,立刻停下步子,关切道:“怎么了?”

汤氏没说话,只是瞪着眼睛,朝着四周围看。

这路,是她没见过的宽敞。

这房子,是她没见过的整齐。

还有那些正来来往往的马车,正在建造中的房屋,均是汤氏以前这么多年都没瞧见过的。

而最让她惊讶的是,郡城里面的人很不一样。

或许是女子心细,汤氏尤其关注到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看上去很是忙碌,而他们却没有丝毫慌乱,明显是很有目的性的。

这种紧凑,或许他们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在旁人看来,却莫名的有种“他这么努力但我确实个咸鱼”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