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给大佬上茶...)(第2/5页)

岳郡守连夜召集了心腹商讨对策,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大早便把奏疏用八百里加急送去周国都城,岳郡守才得了空闲补觉。

岳允很有眼色的没有去打扰,一直在陪伴母亲,直到下午时候,看到岳郡守传膳,他才去给父亲问安。

而岳郡守的年纪已经不小,加上这些年来为驻守边郡劳神费力,精力已经不似年轻人,虽然补过觉,可看脸色依然能瞧出疲态。

不过在看到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他还是露出笑容:“允儿可用过膳了?”

岳允其实已经在母亲那边吃了些茶点,并不觉得肚饿,可还是乖巧摇头。

“那便来陪为父一道用吧。”

“好。”

岳允拿了个垫子放到椅子上,借此弥补身高差。

等他安坐好,却没有立刻动筷,而是轻声问道:“父亲准备怎么处置那些蛮人?”

岳郡守早就知道岳允早慧,平常就没有多少隐瞒,这会儿也是直接道:“先关在地牢里,左右他们现在能说的已经都说干净了,倒也不急着押送去都城,免得路上出什么岔子。”端起酒碗晃了晃,他接着道,“至于那个藏在暗处的乌将军,我已经派人去后面包抄,先烧了他们的粮草再说。”

岳允并不知道乌将军是何人,但他能听得出来,自家父亲已有章程。

既然能确定蛮人们的位置,那么就能占得先机。

不仅可以将其赶走,若是果断些,还能抓到不少俘虏。

按着蛮国以往的行事逻辑,他们虽然又偷又抢,可是绝对不会和周国开战,那么这次必然会弃车保帅,死不承认和自己有关联。

那么就可以把蛮人抓起来,全都扔去修城墙,物尽其用,倒也不亏。

而这些事情岳允觉得自己能想到,德昌郡的官吏还有都城内的周王必然也能想到。

于是他便不再多提,只管露出了个笑容,声音都带出了这个年龄才有的稚气:“恭喜父亲,危机解除,这样一来便不用担心会耽误仙人之事了。”

岳郡守也舒展了眉眼,脸上有了笑意。

他把碗里面的酒喝了个干净,而后道:“昨日已经和上仙商议好,他们同意德昌郡修建庙宇……或者叫分校。”

岳允闻言一愣。

“校”这个字,有不同的解释,可当军营,可当学堂,还可当刑具栅栏。

不过联想到自己在琅云仙境中的求学经历,岳小郎君眼睛发亮:“仙人想要在德昌郡办学?”

岳郡守先是点头,后是摇头,然后才细细解释:“楚上仙说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等待将种植方法口口相传,倒不如将有天资的人聚集起来,集中教会他们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将……那个词儿怎么说来着,对,先进经验,把这个带给其他农户,这样的效率更高。”

岳允略想了想,然后就对着岳郡守拱了拱手:“恭喜父亲,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有助于农耕之事,还可以加强和仙境联系,以后定有裨益。”

岳郡守先是高兴的又喝了一碗酒,但很快又露出了些许忧色:“只是仙人提出来的招生方法有些令人不解。”

“何意?”

“说是为了更高效率,在招收学子的时候会进行挑选,并不会拘泥出身,只看资质,这让为父有些担心。”

这话没说完,可是岳允能明白岳郡守的意思。

虽说现在周国也推行了学堂私塾,可是远不如齐国那般成熟。

就拿选官来说,齐国用的是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只要读书好就有出头的机会。

可周国不同,他们天灾人祸都不少,远说不上富足,科举也有,但想要取得科考机会可不容易。

寻常百姓的儿郎若想参与其中,或者拿着文章投递给官员,等待举荐,或者干脆投身军营,积攒军功,岳郡守便是通过后一种方式出头的。

现在琅云分校的招生方法毫无疑问是与周人的观念大不相同的。

可是岳允却一脸坦然地说道:“合该如此。”

岳郡守微愣:“什么?”

岳允撂了筷子,坐得端正了些,声音也变得认真许多:“孩儿在仙境之中曾近距离的观察过齐国学子,也和他们有所交谈,其中有不少都是出身寒门,但是却极有才华的,想来齐国那样的选材方法才是最高效的。”

可是对于岳郡守来说,他从来都瞧不上齐国人总是文绉绉的柔弱模样,语气里也难免带了些不以为然:“这如何能看得出来?”

岳允深知父亲的脾气,也不多解释,只管道:“他们上了好多次仙刊。”

一句话,就让岳郡守迅速接受了设定。

岳允接着道:“若是父亲担心会有人反对,只管宣扬出去,说这是仙境觉得众生平等,方采用了这些法子,想必这会儿并不会有人站出来质疑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