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5页)

后来创立了行风,公司里的人都是三五成群,结伴去楼下吃饭。

他不爱社交,也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排队,固定在一家便当料理店预定了午餐,每天都有专人送到办公室。

……

这样安安静静坐在一处,吃家常便饭的场景,真是久违。

陈亦行靠在椅背上,静静地看着赵又锦,忽然觉得这一幕无端温柔。

――

周三清晨,天刚蒙蒙亮。

冬日的白雾为整座城市笼上一层轻纱,看上去轻盈美丽,但平城已然炸开了锅。

昨天夜里,网络上忽然爆出一段视频、一篇新闻报道,龙卷风一般席卷了这座城市,甚至吸引了全国各地吃瓜群众的目光。

视频是经过剪辑的,对画面中出现的人物进行了面部马赛克处理,时长有所压缩,一共只有两分钟。

人脸打码,血腥的场面同样打码。

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大家清楚看见画面里的人在做什么。

如果看不真切,那么紧随其后的整篇报道也足够阐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平城某小区,男子屡次虐猫,手段残忍。

笔者措辞犀利,一针见血,将该男子屡次虐猫的残忍真相披露于众。

报道是深夜发布的,此时千家万户都在睡梦中,只引起了夜猫子小规模的关注。

待清晨第一缕光穿破云层,真相也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房磊虐猫事件获得了火山喷发似的关注度。

赵又锦连夜做完一切,躺在被窝里也依然在刷手机,追踪报道动态,几乎彻夜未眠。

天光大亮时,她顶着浓重的黑眼圈抵达公司。

发现整个《新闻周刊》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这他妈太残忍了,得有多变态才能干出这种事来?”

“这男的就不是个人!”

“我家也有猫,谁要是这么对我的猫下手,我可能当场就掏刀子捅上去了。”

……

赵又锦看着逐渐沸腾起来的人们,慢慢地坐在座位上,沉默地继续刷手机。

网络上,舆论永远比现实里更加激烈。

网民们暴言不断,声称要人肉出当事人,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冯园园风风火火冲进大厅,把包扔在工位上,气喘吁吁拉住赵又锦:“是你,对不对?”

赵又锦抬起头来。

冯园园眼圈都红了,语无伦次:“你怎么不告诉我呢?我以为上次就算完事了,你居然偷偷做了这么多?”

赵又锦左右看看,比了个嘘的手势。

好在大家都忙着义愤填膺,也无人注意她们的小插曲。

赵又锦说:“太危险了,一个人去已经很冒险,我们俩一起去,恐怕会打草惊蛇。”

“你还知道危险?”冯园园目瞪口呆,“他连猫都能杀,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上次我就去敲了下门,问下情况,他就要打我。你不怕他对你下手?”

“怕。”

赵又锦想起夜里看那段录像时毛骨悚然、血液结冰的感受,还忍不住哆嗦。

“……但总要有人去做。”

冯园园与她对视半天,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小声说:“对不起,又锦。”

“……?”

“这本来该是我的工作……”

“谁去都一样。”赵又锦安慰她。

“不一样。”冯园园难得倔强,抬起头来看着她,“我去就只会把事办砸锅,但你没有。”

冯园园看着脸色发白、眼睑处有熬夜后留下的明显淤青的赵又锦,迷茫里,有种颓丧的情绪在无限扩大。

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含着金汤匙长大,她应有尽有,但时至今日才发现,其实应有尽有,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无所有。

她讨厌和钱打交道,家里人也没想把她培养成女性企业家,说是太累了,好好当个小公主,嫁给金龟婿,养尊处优享清福,这多好。

舅舅是新闻行业的先驱,于是挥挥手,说你要真觉得无聊,那你来我这干吧。

她其实什么也不用干。

只是人活着不能虚度光阴,于是被安排到了《新闻周刊》,每天似乎也忙忙碌碌,干点正事。

可是看着眼前的赵又锦,冯园园发觉,其实她还是在虚度光阴。

有抱负的人活得一往无前,每一步都留下了足迹。

而她无所事事,即便每天也同样忙得团团转,但仔细一想,竟不知自己都在为什么而奔波。

“园园?”

“冯园园?”

她的思绪被赵又锦拉回来,茫然抬头。

“啊?”

赵又锦竖起食指,抵在唇中,嘘了一下。

“这件事不能告诉第二个人,知道吗?”

冯园园迟疑道:“但你这次的报道引起这么大反响,要是告诉季书姐,告诉总编,会不会对后面的发展更有利?”

赵又锦摇头。“我做这些不是为了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