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定调子

站起来揉了揉眉心,年纪越来越大了,长时间盯着一样东西看,眼睛就会模糊得厉害。

正想走到窗前吹吹风冷静一下,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听到有人来了,林樾停住脚步,重新坐了下来。

门被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林樾叫道。

这个时候来找自己,肯定有急事。

“林省长。”监察厅的王厅长走进来,恭敬地叫了一声。

“坐吧。”林樾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让他坐下来。“是不是去虞城的人回来了?”

昨天自己安排了工作,他这时候过来汇报,从时间上来说,拿捏得很准。

领导交代的事,如果第二天没有回音,那对王厅长这样级别的人来说,等于犯错误了。

“是的。这是他们写的详细报告。”王厅长点点头。“还有一些相关的证据,我没有带过来。”

说完,把手里的几页纸递了过过。

林樾没有出声,接过后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没过几分钟,他就看完了,抬起头望着王厅长,问道:“你的意见呢?”

这也是当领导的习惯,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得先问问手下的意见,而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决定。

因为自己的决定如果提前说了,下面的人就不好表达反对意见了,那样不利于群策群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就像古时的帝王,上朝时碰到任何时候,都会充分听取大臣的意见,最后才做出自己的决定。

因为他开口了,表示一锤定音,无法轻易再更改。

否则一个帝王出尔反尔,说的话就缺少威慑力了。

“我认为范昌贵已不适合在虞城市工作,应该尽快把他调离。”王厅长深思熟虑地回答。“考虑到虞城的特殊情况,我建议安排一个稳重点的人去就职。”

这当然不是他真正的想法,而是根据两个手下的汇报,结合林樾的态度,而做的决定。

一般来说,像林省长这样的高官,安排监察部的人去调查一件事,十有八九,已对这件事有了充分的了解。

但是以他们的身份,又不适合直接干涉县级市的人事,所以需要他们下去收集证据,给他一个插手的理由。

既然如此,他自然支持林省长的意见。

何况从手下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个范昌贵确实犯了不少错误,单是用自己的表弟捞钱这一条,就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可是他是范副省长的儿子,撤职肯定不合适,所以调离已是唯一的选择。

“嗯。”林樾点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意见。“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我还真有些建议。”见自己的宝压对了,王厅长脸色更加自然了。“虞城那个大棚种植项目,我觉得非常了不得,省里有必要进行扶持。”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赚点钱有多困难,而大棚种植这个办法,可以说是超出了他的认知。

如果真的有用,那省里出点扶持政策,也是应该有之义。

“那你具体说说。”见他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林樾笑着问道。

“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王厅长斟酌地说道。“第一,省里派出农技专家组,去虞城协助他们,毕竟这是个新项目,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第二,省里对接一个大市场,把虞城的菜运到余杭,再发到其它各个省份。”

“你是担心虞城那边,蔬菜销售出问题?”林樾马上明白了他的担心,反问了一句。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王厅长回答。“既然这个能赚钱,相信其它县市肯定也会学习搞大棚种植,到时候菜就多无数倍了,如果没有省城周转,我怕会出大事情。”

“唔——”林樾点点头。

这确实是件大事,蔬菜不耐久贮,如果不能及时销出去,那好事就成坏事了。

见林省长没有再出声,王厅长也明白自己该离开了,于是恭敬地站起来。

“这份文件我就照刚才的处理方式,写上监察厅的意见后,上交给相关领导审阅?”王厅长再次确认了一次。

“可以。”林樾回答道。

王厅长收到确认的回答,拿起文件无声地退了出去,准备写上意见,再往上送相关领导。

这是机关必须走的流程,就算林省长已看过并发表过意见,还得重新走一遍流程,最后交林省长和书记批复。

看到王厅长离开了,林樾这才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胳膊。

不管怎么样,他的心情还是比较振奋的。

一方面,看到了宣传部送来的那份余杭发展计划书,让他找到了一条新的思路。另一方面,虞城那边搞的大棚蔬菜,让他也有眼前一亮的兴奋。

一个针对余杭这样的大城市,一项针对虞城这样的农村,都是江浙省未必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