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一间书报亭

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虞城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播放了一条跟叶纤红一家有关的消息。

电视里,肖市长和几个县领导,站在解放路南边的那个书报亭前,和店主亲戚交谈。

因为建在虞城最繁华的路段,那边去逛商场的人都要路过,行人特别多,时不时有人停下来好奇地望一望,顺手买一本杂志或一张报纸,看起来生意非常好。

记者随即歌功颂德,说这些书报亭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将会成为虞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但丰富虞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下岗职业再就业,创造了条件,是虞城市领导为市民办的一件大实事等等。

镜头前的肖市侃侃而谈,笑容特别亲切,相信有了这一项成绩,就能让虞城人认可他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都觉得在这样的街角建书报亭,确实是便民之举,让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不用跑很远的路去邮局买杂志买报了,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让叶纤红意外的,父亲郑建国的身影好几次出现在镜头里,只是他没有说话,成了一道背景。

今天他穿了那件崭新的酒红色翻领T恤,下面穿了条黑色的西裤,头发刚理过,看起来特别有精神。

“今天是第一批十间书报亭正式营业的日子,爸作为厂长,当然得在旁边候着,万一有什么问题,也方便随时修理。”胡向阳是知道这件事的,所以解释了一下。

“哦。”叶纤红应了声。“这件事总算进入了最后阶段,下面就等市里的规划了,到底建多少座书报亭,具体放哪里?你表哥那里有给你们结果吗?”

“市区第一批计划建五十个,已经落实下来了。每个乡镇根据规模,建五个到十个不等,还没有具体下文件,估计还在规划中。”胡向阳回答道。

“那也很快了,看来两个月之内,这个项目就可以做完了。”叶纤红估算了一下说道。

从计划到落实,总共花了一百多天时间,最终应该能赚二三十万,分到五个人头上,也不过四五万,真不算多。

不过考虑到工厂建起来了,以后只要找对项目,钱还是一直能赚的,所以大家还是很高兴。

“对了,肖市长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拜访一下,我有个项目想听听他的意见?”叶纤红想到完成这件事,肖市长又有空了,就打算推出大棚蔬菜的计划,看肖市长有没有兴趣?

“你又有赚钱的项目了?”胡向阳惊喜地问道。

跟叶纤红在一起,他越来越有吃软饭的感觉了。好在两人都不介意这个,反而为叶纤红感到骄傲。

“是关于农村蔬菜种植的,也不知道他感不感兴趣?”叶纤红简单解释道。

三农问题,一直因为投入大,产出见效慢,而被当官的忽视。

毕竟大多数领导任期只有三五年,如果不能马上出政绩,哪里耐烦搞?所以更喜欢搞面子工程。

“这个我也不了解,要不我等一下打个电话,问他有没有空吧?”胡向阳没有在农村呆过,对这些不了解,所以没有乱发表意见。

“行。”

吃完饭,胡向阳就给表哥打电话,把叶纤红的意思复述了一下。

“你马上请她过来。”今天刚完成一个项目,还被上级领导通报表扬了一顿,省台也转播了这条新闻。肖市长心情正佳,听说叶纤红又有项目了,连忙说道。

说完,电话通知秘书把晚上的应酬推掉,专门在家等叶纤红上门。

等胡向阳带着叶纤红姐弟赶到的时候,肖市长已在门口等着了。

好在市领导的房子都是独门独院,不会有人看到他在门口迎接客人,否则被人知道市府二把手,在迎接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肯定会惊落一地下巴。

把姐弟俩迎进屋,肖市长请他们坐在沙发上,将准备好的一盆水果和一碟零食端出来,放在安安面前。

他现在也清楚了叶纤红的脾气,这人就是一个超级弟控,讨好她不一定有效果,把她弟弟招待好了,叶纤红肯定高兴了。

“肖市长太客气了。”见他这么郑重其事地招待他们姐弟,叶纤红真心觉得惭愧。

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拿出了一些方案,帮助肖市长度过危机,但那都是纸上谈兵,价值不大,反倒是自己受了他们不小的恩惠。

如果没有他们,自己说不定还在哪个酒店上班,怎么可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你帮了我这么多,怎么请你都是应该的。”肖东胜可不这么想。他笑着抓起一把开心果,拿到安安面前。“安安,尝尝这个开心果,是朋友从香港那边带来的,国内还买不到。”

他自己也只是得到了两袋,一袋留给儿子,另一袋拆了用来招待叶纤红姐弟了。

“谢谢肖市长。”安安现在胆量也练出来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闻言笑着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