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段俊希发飙(第2/2页)

二千年前后,一个有背景的官员上任前,预先让一些企业去当地办厂,几乎成了潜规则。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方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也能获得新来的领导很务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官员的政绩,毕竟靠G/D/P说话,如果能让当地经济增长,即使其它方面没干出成绩,也有了一份起码的成绩单。

这当然限于少数背景深厚的二代,普通人想这么做,也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今年才九二年,还没到经济挂帅的时代,所以官员上任,很少有人会动这样的主意。

叶纤红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思路,他们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肖培刚和儿子都不是普通人,两人越思考,越觉得这个主意妙不可言,所以这几天把精力全用在这里了。

到现在为止,已有六家企业答应去虞城办厂,并表示这两天就派人去当地,寻找合适的厂房。不过他们看中的那家资产过亿的大企业,还没有答复,老总似乎在犹豫。

肖培刚也没有逼他。

在他看来,这种事合则两利,如果他们愿意去,肖家为了自家的利益,肯定会尽全力扶持他们,这样的幅度,在别的地方,是不敢想像的。

让父子俩遗憾的是,他们看中的一家制衣厂,居然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对方说的很客气,说不是不想帮忙,而是没把握。毕竟江浙一带,服装行业本来就比北方发达,他们过去,肯定竞争不过当地的企业,特别是以“红帮裁缝”出名的甬城服装企业。

这当然是借口,这样的人肖培刚见多了,大概是觉得肖家不如以前了,所以想投靠其它家族。

不过有件事他没说错,甬城的“红帮裁缝”,确实鼎鼎有名。

清末民初,甬城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

“红帮裁缝”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没有服装企业参与,虽然有些遗憾,不过有别的企业打底了,这件事倒可以缓一缓。

等儿子到了虞城,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解决棉纺厂的难题。

不管是买下一家倒闭的服装企业,借壳生产,还是家族内部凑钱办厂,另起炉灶,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让服装企业赚钱的手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