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6/6页)

不管他原本的打算是如何,皇玛法在朝堂之上的那番话,都让他再无机会。

终康熙一朝,他都不可能养好了身体再重回朝堂。

不会再有复立太子,也不可能再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情。可偏偏促成了这好事情的她被叔叔们联合说教,题目就是踏实、稳重。

各种的让她与自家阿玛学习,结果……

话音落了还没几天,她稳重的阿玛就干了件特别特别不稳重的事儿。

前头说了,这个案子其实很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那两名半文盲的考生之所以能力压众多真材实料的学子,出现在榜首,只亏了作弊二字。两人各出了三百两黄金,一个走了副考官赵晋的路子,一个走了淮阴府山阳县知县的路子。

只拷问的时候,赵晋只说收到了三百两黄金。因三百两的差额扯出了中人李奇,那李奇归案后供认不讳。说余下的三百两黄金,是留给总督大人的。

复杂就复杂在噶礼的身份上。

两江总督,正二品大员,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苏三省的军民政务。不但权利甚大,出身董鄂氏的他还是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和何和礼的四世孙。

姻亲故旧遍布朝野。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之所以能数次躲过盘查,就是因为钦差或与他姻亲,或者忌惮他的圣宠与背景。

但此次,当了这个钦差的是胤禛啊!

最公正严明,深恨贪腐,连亲姨父阿灵阿都没放过的主儿!指望他徇私,不白日做梦么?

果不其然,迅速查明了案情后,四爷就拿着令箭调了人马,将噶礼直接拿下。又依着两江巡抚张伯行参奏的噶礼种种罪状细查,结果连噶礼在山西当官时疯狂敛财,大贪各郡府官银的过往都一一查了出来。

他还打着朝廷的旗号,经常修建寺庙,诱导、逼迫百姓捐款。大肆打击不肯与他同流合污的官员。审案不论情理,端看谁给的贿赂更多。曾瞒报灾情,现把手伸到了科举取士上。

那累累罪行,气得胤禛直发抖。

偏这节骨眼上,噶礼还妄图投诚免罪。四爷为挽回朝廷形象,给天下学子交代。也免得自家皇阿玛搞仁恕那一套,直接用便宜行事的特别先斩后奏了噶礼与一应涉案官员。

江南百姓欢天喜地,争相传颂四爷公正,感谢皇上英明,派了这么个好王爷来与民做主。

昭仁殿内,康熙气得一茶盏过去,昭仁殿的窗户都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