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3页)

汤奕可笑起来,担心叫人发现,拉长袖子遮住嘴巴,单手打字回他:早先休息,纽约见。

周嘉树:早先?

汤奕可:……早点,打错字了。

周嘉树:我以为你发粤语。

汤奕可:那是“早唞”。

他又问:早安呢?

一般发完“纽约见”,似乎可以结束聊天了,然而她莫名其妙成为他的粤语翻译,一路与他聊到登机。她换上拖鞋,再继续跟他说:昨晚我把光明磊落看到一半了,不知道今天要飞长途,没有下载到iPad里。

周嘉树:要我跟你说剧情吗?

汤奕可:……不用,我经纪人已经跟我剧透了,我只剩下看过程的乐趣了。

周嘉树:我跟你说具体的,可以把台词告诉你。

她笑着回:要起飞了,等落地再说。

收到他发来的“一路平安”,汤奕可才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从红包里抽出剧本读起来。可是,她读了两遍,仍然不解其意,这个故事缺少了一部分解释,仿佛是一起事故,你不知道这两辆车从哪里开来,只看见他们相撞,警车与救护车将他们围住,你不知道伤者被送往哪里,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汤奕可坐直身子,轻轻叫了声“童童”,见她转过来,便指着自己手里的剧本,小声问,“你看懂了吗?”童童诚实地回答,“没有。”

汤奕可靠回座椅中,呷一口橙汁,抖了下这两页剧本,竖在眼前,一边继续研究,一边嘀咕着,“谁写的这东西,没有一点文学常识。”

经过十五个小时的飞行,在华盛顿时间凌晨一点一刻,于肯尼迪机场落地,整个机场亮如白昼,游客如织。

汤奕可在飞机上睡了个好觉,精神十足地接替童童的工作,找到接送他们司机和保姆车,又帮着将行李搬进后备箱。

飞行时间太长,小梦还没有缓过劲儿来,脑子钝钝地说,“小可啊,下次你还是坐在车里,啥也别管,不然粉丝又要骂我光拿钱不干活了。”

童童拧起眉头,正要出声,即听见汤奕可笑着说,“是我太久没出现,他们闲得慌,也不是要骂你,就是逗逗你。”

唉,还是她家小可情商高。

驱车来到曼哈顿中城区,入住酒店,汤奕可单独住一间套房,她让童童他们都回房间休息,自己打开行李箱,将衣服挂进衣柜,洗漱用品摆进浴室,笔记本连上网络,做完这些,她感觉有点饿,叫了客房服务,送来一份点心。

她捧着盘子,坐在窗沿,捏起盘中的可颂吃上几口,拉开些窗帘,望一会儿天上的几颗寒星,放下盘子,拿起手机发微信:我到酒店了。

她知道周嘉树不会回,此刻他应该在飞机上,但不知道为何,心情愈发的好起来,可能是因为酒店的可颂酥软好吃。

天光大亮之后,童童去了一趟监制那儿,带回来的消息是导演还没有下飞机。如此,汤奕可干脆补个觉,等到她醒来的时候,居然已是傍晚五点多钟,微信里有一条未读消息,是周嘉树发来的:我落地了。

汤奕可马上问:住哪个酒店?

不到一分钟,他回一句:在你楼上。

她竟茫然地抬头,望向天花板。

十分钟后,汤奕可开门让童童进来房间,只听她兴奋地说着,“周嘉树来了!”

汤奕可打开衣柜,配合地应着,“是吗?你见到了?”

“中午过来的,他助理还来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吃午饭,我想你在睡觉,就我跟宇哥他们,也不好意思跟着去。”

汤奕可不走心地应声,正思考着她该穿什么衣服。

当天晚上,童童陪同她一起来到酒店的商务会议室,拜见顾顺林导演。顾导理着小平头,戴着一副圆框近视镜,中等身材,见是她推门进来,随即露出个笑脸来。

汤奕可向他打着招呼,“顾导。”

童童悄悄跟她说一声,就走到别处去坐下。

顾顺林请她坐在小圆桌对面的单人沙发里,拿起贴着中文商标的电热水壶,注入咖啡杯中,“喝点热水,来点枸杞?”

瞧着他变出的这一罐枸杞,汤奕可愣一下,说,“也行。”

然后,她环顾四周,尽量不叫自己的目光只落在周嘉树身上,却还是深深记住他穿着白色的防风夹克,里面是一件白色的T恤,一条运动裤,一双白白净净的球鞋,专注地,摆弄身前支着的大提琴,身旁有老师正教导着他。

她收回目光,问着,“编剧老师在吗?”

顾顺林说,“有事儿跟我说,我写的剧本。”

“果然……”

“怎么,写得不好啊?”

“术业有专攻,顾导写出来的东西,更有艺术感。”

顾顺林笑了笑,“我给你的剧本只是一个框架,给你规定的一条动线,你就按着这条动线走,其他的就不要管了,听得懂我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