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3页)

也曾经天真的让孟老师来如法炮制,每次他都说“小case啦”,然后摒弃美食博主精心钻研出的经验,自由发挥。

不知怎么地,自从搬来上海,吃不到孟老师的菜、喝不到他煲得汤,我有一种杀青后的恍然若失,以及对家常菜的后怕。

将思思他们叫来家里吃火锅那一日,余高幸在我家中晃荡一圈,说,你的厨房里居然连调味料都没有!现在你一个人生活,要对自己有个交代,拿出点态度来,让别人相信你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

本来我的厨房就像是物业附赠的摆设,冰箱里只有矿泉水和别人送的礼品,被余高幸这么一说,我忽然想改变一下生活状态。

吃过火锅的第二天,我睡到自然醒,又在床上赖大半天,才换一身舒服的衣服,出门上超市。

在地铁站接连的购物中心里,有一间精品超市,我走进来的时候,已是傍晚五点多。

我发现一瓶在美食视频中看到过的虾籽酱油,尝过的人都说好,还可以用来拌饭。

当我准备将它从货架上拿来,有一只手伸过来,从我眼前带走这一瓶酱油。

我发一下怔,因为那只手很是漂亮,瘦到见骨,却不过分,在超市的灯光下不苍白,手背上的血管分布干净又清晰。

我回过神,以目光追去,只见到他穿着黑色棉服外套的背影,外套衣摆下长出一截的格子衬衫。

这个身形有点眼熟,我这样想着,推起购物车悄悄跟上去,很快就被他发现了。

他戴着银色边的眼镜,深灰色的口罩,头发也不似晚宴那日抓得有型,软乎乎地落下来,如果不是那一双让我印象深刻的眼睛,差点没认他出来。

他拉下口罩,“小可?”

小可?这是他第二次用称谓让我犯愣,我有些胡乱地回应,“嗯,你买什么?”

周嘉树从容地说,“哦,我好久没回家了,买点东西填冰箱。”

“刚刚我想拿那瓶酱油,正好被你拿去,感觉好巧,就想上来跟你打声招呼。”

“是吗?”他从购物车里拎出那一小瓶酱油,“那给你。”

我不是要他把酱油让给我的意思,来不及推辞,他就问,“你喜欢这个酱油?”

我还没有说出,只是在网上瞧见的,他已拎出一箱写着‘蟹粉面’的礼盒说,“不妨试试这个面,它们是一个牌子。”

他欲要把这些东西都放进我的购物车,却见里头只有好时的黑巧克力,孤零零地躺着。他眉头轻轻一扬,便将巧克力拿出来,连带酱油和蟹粉面一起放回他的购物车里,对我说,“我先帮你推着吧。”

我只得将自己的购物车靠到角落去,让它等着超市员工来收走。

周嘉树除了人美心善之外,肯定是把我当做同事相处,两个艺人在同一个城市不奇怪,在同一间超市里碰到,真是非常凑巧,再遇上一个艺人,就该直接去买彩/票了。

我们没走上两步,同时出声,我问,“你住在上海?”他问,“你是哪里人?”

我认真地望住他,“我先说,还是你先说?”

他明朗地笑出声,然后答,“我住在上海,家在上海。”

“我是徐州人,高中毕业搬到香港。”

“难怪了,听你说话没有口音。”

我觉得他也是,光听他说话听不出是哪个地方的人,普通话很标准,却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有连贯的闲适感,嗓音也低低的,听着让人很舒服。

我们一边聊天一边逛超市,我知道了他是近视三百多度,戴眼镜不是为了耍帅,他知道了我家距离这个超市只有两个地铁站,而他家在相反方向,离超市也很近,不超过两千米。

他问我,“你一般什么时间上超市?”

我很想回答他,我一般不上超市。

可是,我走在他的身旁,总是在他从我面前取东西的时候,闻到他衣服上的味道,有些像茶叶又似檀木,十分沁人,我七晕八素地说,“晚上……七、八点,我搭地铁来的,要避开晚高峰。”

“双休日有空来吗?”

我有些诧异,“你有双休日?”我以为我们这些从艺人员,不按正常上班时间过日子,都是只记几月几日,不记星期几的。

他笑起来说,“有,我还在上学。”

对了,他还是一个大学生。虽然我同样是前些天才把毕业论文补上的,但我是能请假则请,在校时间屈指可数。

“下周天,晚上七点半,你会来超市吗?”

“我……”尽管下周我是放假,却不怎么想出门的,犹豫不到片刻,我无法拒绝地说,“会。”

到了收银柜台前,他重新戴上口罩,险些让他自然地帮我买单了。

走出超市,临分别的时候,他从超市购物袋里找出一盒苹果,递给我说,“今天的苹果很漂亮,你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