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六零锦鲤文炮灰42(第2/7页)

别是人家长得像的姐妹之类的,叫人看差误会了。

他们误会没关系,关键是别因此让韩老三误会,如果因此而造成他和对象的矛盾就不好了,毕竟两人经过那次见家长基本也算八字有了一撇,宁拆一座庙也别毁一桩婚啊。

“不可能,那个孙同志穿的跟那天来咱们大队差不多,我看的真真的。”那人一口断定道。

大家本来还不信,但等对方又悄悄说他为了确认,等人走了后还特地向人家副食品店的售货员问了问,确定那姑娘就是粮管站的孙干事,爹妈都是粮管站领导的那个。

而且那姑娘还被李四根哄着买了不少糕饼罐头之类的好东西,都是她自己掏的钱,虽然看着有点不情不愿高高架子,但李四根的话基本都被她听进去了,到最后票票花了不少,人也露出了笑脸。

这人发现后躲在一旁看了个全程,直到万分确认两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有猫腻,且双方都不像勉强的样子,才想着回来跟人说一嘴提提这件稀奇事。

顺道再给老韩家通个气,说不定这家老实人还被瞒在鼓里呢。

众人:“…………”一时无言,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如果人家孙同志选了城里的别人,那他们还能理解一下,说是对方终究看不上韩老三的泥腿子出身,但现在人姑娘直接跟李四根搅合到一块去了,把韩老三生生拖着也不给个具体信儿,到底是咋想的。

实话说在队员们眼中,韩三叔远比李四根强的多,如果叫他们给自家姑娘选结婚对象,那肯定是选前者。

李四根那人一看就是个支棱不起来的,本村家周边几个大队的都没看得上他的,不然怎么老李家三兄弟都娶妻生子了,就他一个还单着?

还不是李老太在的时候给他说了几次亲都不成,人姑娘来了一看他那软弱性子就不愿意,这才一直耽搁到现在。

说起来两人都是一年生的,但李四根还跟韩三叔不一样。

前者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不知上进,啥啥都听老娘和哥哥们安排,自己一点不争混。

而后者则全然相反,人不光长的有排场,还知上进懂礼数,迟迟不结婚也不是找不到结婚对象,而是想寻个顺眼顺心的媳妇好好过日子。

就这样天上地下的两个人,有眼睛的都知道选哪个,结果孙同志偏偏放弃好的选坏的那个!

这事儿处处透着离奇,别说韩家人得知后想不明白,队上其他人表示都搞不懂人家城里姑娘的想法。

然后就有人歪着嘴说什么还不是韩老三眼光高,看不上朴素老实的乡下姑娘,就喜欢城里打扮漂亮的城里女同志,结果被人家耍了,说到底还怨他自己。

这家是之前向韩老娘透话想跟韩三叔结亲的人之一,当时韩三叔没同意,她家姑娘就嫁去隔了好几个村子的地方,据说过的不是太好,于是她家就把韩三叔怨上了,到现在不光看笑话还说风凉话。

大伙基本都知道这事儿,听她在哪儿乱叭叭也不多理,只是那话里的意思到底被一部分人听在心里,之后不到半天时间,私下里的流言蜚语就迅速传开了。

回来透露消息的那人事后觉得对不住老韩家,特地提了一斤花生送到韩大伯家,赔礼加道歉。

韩大伯他们虽然脸色不太好看,但也没有太过怨怼这个队员,毕竟行事不对的不是他而是孙同志,合该怪不到他身上,得亏他看见了回来知会一声,不然他们家还不知道要被瞒到什么时候。

虽然这人一回来不是悄悄跟老韩家通气,而是在大伙面前就忍不住把事情捅出去了,但也不至于让老韩家迁怒上。

再说现在他不是知错,过来赔礼道歉了么,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老韩家放过了传话的队员,却不代表放过这件事。

韩老娘在人走后当即一拍大腿道:“老大,你亲自去县城一趟,问问三儿到底咋回事。”

他们也不听别人的一面之词,还是听听当事人之一的说法,不然一直拖着不解决这事儿,他们家八成连接下来的夏收都要忙活得不舒坦了。

韩大伯正收拾刚才那个前来赔罪的队员送来的鲜花生,听了一愣,立马点头表示他马上就去,说着站了起来就要出门。

“娘。”韩老二突然道:“还是我去吧,大哥大嫂他们还要忙活山上的东西,我家在那儿的粮田和鱼潭都小的多,翠英她带着几个孩子就够了,我比大哥能走得开。”而且县城的路他熟。

韩老娘摆摆手没反对,让他快去快回。

韩老二保证道:“娘放心,现在这时候肯定赶不上镇上的班车了,我去大队长家借自行车骑着过去,很快就能把三弟带回来。”

“去吧去吧,别磨蹭。”韩老娘叮嘱道。

其他人听这话都低了低头,看来老太太也是被韩三叔的事给刺激到了,好好的婚事就因为磨蹭到现在,结果磨蹭出事来了,想必心里对此不是不介意的,只是老人家稳得住,面上没表现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