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3/4页)

雨晴的那日,厌真生被袁白彦等一行几十官兵押送进了京。

对厌真生的处置,在朝中的讨论已经达到**。

赵凛上朝听着朝臣不停地劝皇上,而皇上显然是压着脾气,却不曾松口,非要将厌真生凌迟再挂城楼示众。

“… …皇上三思,此等事情实在太过,江南读书人已经联名上书,说好歹让那厌真生死个安稳。”

皇上冷笑,赵凛看过去,看到他父皇眼中轻蔑与决心,听他父皇幽幽道:

“江南读书人可真是忙碌,今岁秋闱在即,他们竟围着一个写书的转,这般得闲,可见不把科举放在眼中,不若将今年秋闱免了,让他们闹个够!”

这话一出,朝中哗然。

赵凛意外看了他父皇一眼,不动声色地等着朝臣阻拦。

朝廷果然开始阻拦,“… …江南读书人历来在朝中是半个中流砥柱,此举不妥,皇上万

万不可呀!”

接着又是一番劝解。

皇上稳坐上方,“既是不可,便让他们都老实些,不要为一个图谋不轨的写书人搭上多年寒窗苦读之心血!”

这便是驳回了江南读书人联名信,还敲打了一番。

不论怎么说,厌真生必须死得凄惨。

赵凛看着沸沸扬扬议论的朝中,又看了一眼稳坐上首的皇上。

心下一番思索。

他略略回头朝着下面示意了一眼。

立时有人站了出来。

“皇上,臣以为这厌真生既然已经进京,还是先审问要紧。只不过那前永兴伯世子袁白彦,虽然捉拿厌真生有功,但是确实与反王牵扯不清,不能京中任职!”

此人这样说了,立时有人附议。

可皇上根本不为所动,突然点了赵凛。

“当初这袁家是太子发落的,太子来说吧。”

赵凛料到是要问了自己的,众朝臣的目光已经看了过来。

赵凛道,“父皇所言极是,此人是儿臣发落,乃是因为捉拿到这袁白彦身边小厮,小厮招认此人确实与镇国公在谋反期间有往来,并与火器一事相关。”

皇上听了点头,“那归宁侯韩家呢?”

“韩家乃是被镇国公和袁家利用,并不知情,且韩平宇戴罪立功捉拿回了镇国公等一杆残兵败将,功过相抵。”

皇上又是点头,“众朝臣以为太子处置如何?”

众人对这处置没什么异议。

皇上却笑看了赵凛一眼。

“那归宁侯既是镇国公的女婿又是外甥,他是被利用,只是女婿的袁白彦却有意通风报信?这话先不提,只说此事并无物证只有人证,那韩平宇能将功补过,袁白彦如今立了大功,虽不至恢复爵位,做个小官如何不可?若是连这点封赏也无,日后再有一个厌真生,谁来尽力抓捕?!”

话说到最后,意思已经十分明显。

这袁白彦皇上是用定了,不然韩平宇也不能安稳。

赵凛深感后悔,当初没将袁白彦直接捏死!

他没再多言,下面的朝臣又辩了两句,被皇上摆了手揭过了。

“一个八品小官,也值得众爱卿反覆议论?”

皇上发了话,众人也不再说了,话题又回到了厌真生身上。

皇上已经疲了,揉了太阳穴,看了赵凛一眼。

“此事说来说去,十分无趣,太子如何看?”

赵凛又被点了名,众朝臣目光又是一番落在他身上。

这事从头到脚,赵凛都没有正面插手,只看朝臣与皇上辩来辩去。

但此时,不得不说上两句了。

可站了皇上便得罪了朝臣,且不是他本心,站了朝臣,皇上只怕要另眼看待了。

赵凛被架到了火上。

不过他早就料到有这一日,当下道:

“厌真生才刚进京,此人写书映射朝廷意欲

何为,尚且不知,儿臣以为如何判此人罪名,先审了再说。”

皇上笑看了他一眼。

赵凛只当看不出皇上笑他打太极,又上前一步。

“据说此人嘴硬,一路未曾开口,儿臣倒是想见识一番。”

赵凛要亲自审厌真生。

他甫一提出这意思,皇上眼中的笑意立时收了。

谁料,魏阁老突然站了出来。

“臣附议。”

赵凛不禁挑眉看了魏阁老一眼。

魏阁老只这三个字说完,便退了回去。

他老人家这三个字的份量可不轻,接着一堆“臣附议”纷至沓来。

皇上的脸色已经冷了下来。

不满地看了赵凛一眼。

“太子乃是一国储君,如何能去狱中亲自审一个写书的?!胡闹!”

赵凛察觉到了他的抗拒。

皇上已经起了身。

“这厌真生的事来回讨论,无甚意义,便让那袁白彦去审他,想来两人已有几分熟络,早晚能审出一二,至于如何判罚,审完再说!”

皇上说完,眼角扫过赵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