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5/6页)

当初将小猫崽抱给宋瑾瑜,大言不惭的说小猫崽是他的猎物时,宋佩瑜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那时的宋佩瑜完全没想过,他竟然会在不久之后,面对在朝堂所有同僚面前,暴露他独特狩猎方式的危机。

从大殿外进门的人,及时化解了宋佩瑜的危机。

来人跪在大殿中央,一板一眼的开口,“陛下,陈国和楚国来信。”

永和帝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

他闷声让来人起身,却决口不提要看陈国和楚国的来信。

嫌弃之意,溢于言表。

孟公公及时拿起摞折子,递到永和帝面前,“陛下,这是专门挑出来的折子。”

永和帝脸上的表情稍缓,又看向下首的臣子们,“这几日收到几份让朕拿不定主意的折子,想请众卿为朕拿个主意。”

孟公公从第一封折子开始念。

“罪臣……”

宋佩瑜刚放松下来的心情再次陷入尴尬,这次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写这份折子的人。

他刚巧记得这个人,前几日弹劾他的人中,属这个人的用词最为凶恶,说是刀刀见血也不为过。

偏生这个人弹劾宋佩瑜,从来都不会造谣,都是抓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

比如宋佩瑜和重奕从兖州赶回咸阳的路途中,每次都会被重奕抓去太子仪仗上的事。

这个人就非得抓着宋佩瑜的‘僭越’不放,然后引经据典,‘合理’推测,宋佩瑜还没正式成为太子元君就如此放肆,将来成为太子元君后,定会弑夫篡位。

宋佩瑜证明自己的清白后,与对他群起而攻的朝臣们算账的时候,自然也没落下这个人。

这个人却没什么把柄可抓。

宋佩瑜调查他的时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抠’。

明明不缺钱,却抠的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抠,是对自己手中的钱抠,不会因此去肖想别人的钱。

竟然能算得上两袖清风。

宋佩瑜懒得与这种人计较,也不至于没查出来别人的把柄,就要凭空捏造出个把柄。

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与这些污蔑他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可惜宋佩瑜愿意放过这个人,这个人却不愿意放过自己。

弹劾宋佩瑜失败,参与其中的人几乎全军覆没后。

这个人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居然不夹起尾巴做人,而是火速参与到罢官计划中,成功作到被恩准在府中没有期限的养病。

这才两天的时间,这个人就再次振作起来,马不停蹄的给永和帝上请罪的折子,想要回到朝堂。

宋佩瑜不得不佩服这个人强大的执行力。

他却没有想到,写骂人折子时,用词那么犀利的人,写请罪折子的时候,竟然能如此……肉麻。

孟公公念完折子后,永和帝猛灌了口茶水,毫不犹豫的道,“让他安心养病。”

没眼色的老东西,拍他的马屁有什么用?

连得罪的人是谁都没弄明白。

有了第一封折子打底,众人再听后面的折子,终于没了那种如坐针毡的感觉,心中却忍不住将正在念的折子和第一份折子作比较。

总觉得后面的折子,在用词上没有第一份折子恳切,好像缺点什么似的。

孟公公每念完一份折子,永和帝都会说句‘让他安心养病’,从无例外。

直到第六份以‘臣自知言行无状,请陛下、太子殿下、元君殿下宽恕。’为结尾的折子出现。

永和帝才‘嗯’了声,看向下首重奕和宋佩瑜的方向,“你们觉得如何?”

宋佩瑜死死捏着重奕放在桌子下的手腕。

重奕顿了下,反手将宋佩瑜的手捞进手心,眉目间的不以为然才散去了些。

他抬头看向永和帝,敷衍了句,“能知错”

宋佩瑜的手指在重奕掌心快速挠动。

“不错。”重奕勉为其难的补上两个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耳后忽然升起抹淡淡的红色。

宋佩瑜想起身回话,无奈自投罗网的手正被身侧的人紧紧拽着,只能坐在原地若无其事的道,“臣以为殿下所言甚是。”

永和帝点了点头,又看向朝臣们,“既太子和元君大度,就小惩大诫,罚他半年内,折半领俸。”

朝臣们自然不会反对。

梁王已经亲自前往梁郡,既是永和帝愿意体恤梁王,准梁王偶尔回梁郡看儿子,也有让梁王回梁郡,网罗梁郡的贤能之仕,带回咸阳的意思。

另外,永和帝也将纳贤招德的诏书,发往翼州、兖州、青州。

想来不久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拖家带口的来到咸阳。

在这个关头,朝臣们自然希望,朝堂能留下尽可能多的赵臣。

幽州才是龙兴之地,是幽州臣子见证永和帝从燕国叛臣成为中兴之主。

他们绝对不能忍受,在采摘胜利果实的时候,被莫名其妙的人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