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6页)

“哈”原本不打算理会陶将军的重奕改了主意。

他接过陶将军手中的圣旨,慢条斯理的展开,目光落在他刚才听见的那两个字上,“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陶将军脸上的笑容凝滞,眼带狐疑的觑向重奕的脸。

在他心中,‘明正’二字也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意思。

但这句话从赵国太子口中说出来,却让陶将军觉得十分违和。

他有种赵国太子说出这两个词语不是赞美,而是在嘲讽明正帝的错觉。

宋佩瑜慢吞吞的将手上的折扇合拢,笑着与神色凝滞的陶将军道,“请问陶将军,明正帝继位的文书是否已经通传全国?”

陶将军点了点头,将心头奇怪的想法压下去,认真回答宋佩瑜的话,“文书从洛阳发出后一路西行,仟县是最后一个宣读旨意的县城。通知赵国、西梁、楚国,燕国新帝即将登基的文书也已经通过仟县发往各国,想来不出十日,贵国永和帝就会知晓此事。”

宋佩瑜笑而不语。

十日?

有慕容靖养的海东青在,最多三日。

经过宋佩瑜的打岔后,陶将军又想起他一开始的任务,劝重奕回洛阳参加明正帝的登基大典。

作为一名武官,陶将军的口才比许多文官还要好。甚至能在劝说重奕返回洛阳的同时,试探重奕是否知晓孝帝驾崩和多位亲王薨逝的内情。

可惜他遇到的人是重奕。

重奕能听他说话,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怎么可能特意去回答他的问题。

最后还是宋佩瑜满脸难色的拉住陶将军,明示陶将军别打听不该知道的事,免得惹祸上身。

因为宋佩瑜的提醒,即使重奕答应陶将军会返回洛阳参加明正帝的登基大典,陶将军仍旧没能展颜,心事重重的离开赵国使臣暂住的地方,险些撞在迎面而来的人身上都没发觉。

金宝主动侧身,让陶将军先过去。

等陶将军彻底走远,金宝才大步走进门,从荷包里掏出个乌黑的药丸子放在手心给重奕和宋佩瑜看。

平彰从金宝手心拿起药丸子,仔细检查后,才用随身的匕首将药丸子削下去大半,然后放在来福捧来的蜡烛上。

经过诸多步骤,才取出里面的纸条。

平彰瞥了眼已经闭上眼睛打瞌睡的重奕,将好不容易取出来的纸条递给宋佩瑜。

宋佩瑜将放大镜悬空在纸条上面,米粒大的字立刻被放大好几倍。

最前面的是红色的孝帝和恭王,接下来都是密密麻麻几乎贴在一起的红名,直到最后才有黑色的名字,最后是太后和红琴。

这是在孝帝寿辰的闹剧后,死亡和失踪的人。

平彰的目光从诸多红名上划过,不知是嘲讽还是感叹,“真是倒霉。”

当日陈军先于燕军冲入孝帝举办寿辰的大殿后,大部分陈军都冲向重奕,小部分陈军冲向燕国宗室与朝臣。

可怜庆帝与孝帝总共才活下来五个兄弟,竟然全军覆没。

除了敬王府只没了老王爷和世子,还有几位小王爷,其余王府都如同恭王那般,一个男丁都没留下。

反倒是被提前拖下冷静的五皇子躲过一劫,成为整个燕国宗室最为年长的男丁。

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五皇子年长,燕国才会捏着鼻子掩盖孝帝的罪孽,编出孝帝是被刺杀而亡的谎话,还给五皇子选‘明正’作为年号。

大概是希望五皇子能成为与他父、祖不同,能做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君王。

宋佩瑜摸了摸手臂上绑着的木盒,眼中闪过极亮的光芒,伸手去勾重奕的下巴。

他的手指还没碰到重奕,重奕就如有所感的睁开眼睛,却没做出任何躲避的动作,甚至主动配合着下巴上的手指,抬起脸去与宋佩瑜对视。

房间内的其他人万万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说动手就动手。

好在他们的反应速度早就经过无数次考验,立刻各自转身,或是研究墙面或是研究椅子,恨不得能将耳朵也堵上。

宋佩瑜将好不容易解开层层布绳,从手臂上解下来的木盒塞到重奕手中,语气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愉悦,“今晚开张,如果速度够快,还能回咸阳过年。”

重奕眼中却闪过明晃晃的失望,忽然伸手压在宋佩瑜的脖子上,嘴唇在跌入他怀中的宋佩瑜脸上一触即离,哑声道,“我什么时候能开张?”

手掌不小心按到某个迅速变化的部位,宋佩瑜整个人都不好了,抬起头恶狠狠的瞪向重奕。

你昨晚才开过张,还想怎么样?

当天晚上,宋佩瑜就知道了重奕是想怎样。

五天后,洛阳皇宫

明正帝坐在御案后面,像是只还没成年就被赶离母兽身边的可怜幼兽,警惕又茫然的望着站在他对面的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