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5/6页)

冲向燕臣的陈军目标是燕国宗室和燕国重臣,冲向赵国使臣的陈军目标不出宋佩瑜所料的是重奕。

宋佩瑜作为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反而被忽略的彻底,在平彰等人的保护下,看着重奕行云流水般的……砍头。

因为重奕动手的画面过于血腥可怖,本来一往无前冲向赵国使臣位置的陈军瞬间凝滞,甚至主动后退好几步与后面的人撞在一起。

南阳郡王见状,立刻大吼,“谁能取重奕项上人头,赏金万两,封忠勇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仅有退缩之意的陈军再次一拥而上,甚至有不少穿着燕国兵服的人试图靠近重奕。

宋佩瑜的目光穿过大殿内的刀光剑影,十分平静的与太后对视,眼中闪过怜悯,做了个清晰的口型‘可惜’。

他猜测,薛临应该是给太后两个目标,也是陈国全力支持太后的代价。

以太皇太后之尊把持燕国朝政,或者在今日将重奕永远留在燕国。

太后可以控制陈国动手的时间,却没有叫停的资格。

一旦刀剑相向,要不陈国将燕国重臣与宗室屠戮一空,太后凭着‘庆帝遗诏’粉饰太平,找个容易控制的小皇帝临朝摄政。

要不燕国元气大伤,各大世家自发讨伐太后。

但凡太后在燕国犯了众怒后,不能压制燕国世家接受她摄政,她都只有死路一条。

陈国会借着太后达成目的,却不会允许被‘休’的公主回国。

太后对昭和大长公主出手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无论是对太后还是对陈国来说,都出乎预料的顺利。

太后巧妙的设计了孝帝和恭王的死,也让燕臣们接受她成为太皇太后摄政之事。

最主要的是,太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这些事,没有让燕臣们生起她身后陈国的不满。

接下来,太后只要韬光养晦,等待那份庆帝要太后摄政的遗诏对民间公布,顺理成章的成为摄政太皇太后,太后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半个燕国掌握在手中。

可惜太后终究还是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她做出让燕国朝臣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无缘无故’残杀燕国宗室,还是在燕国既有辈分又有权势的昭和大长公主。

今日太后能对昭和大长公主毫无顾忌的动手,来日就能对其他宗室甚至燕国重臣动手。

如今借使臣之名来到燕国的陈军在燕国肆意动手,更是提醒所有人,太后除了是燕国太后,还是陈国公主。

燕国怎么可能容忍这么一个‘残暴’又‘非我族类’的摄政太皇太后。

太后捅在昭和大长公主胸口的凤簪,不仅要了昭和大长公主的命,还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外面的嘈杂声越来越盛,太后对京郊大营的控制终究是有限,能在拖住外面燕军的情况下,再分出不到千人进入大殿已经是极限,再加上赶来的陈军,一共才不到三千人。

最先倒霉的就是昭和大长公主府的人,立刻血溅当场。

就连刚好在大司马身侧的延庆郡主都没能逃掉追杀,被一刀砍在脖颈处,软软的倒了下去。

宋佩瑜的眼皮跳了下,下意识的看向太后。

太后还是在看他,以至于他刚转过头去就能与太后对视。

他无法从太后的表情或者双眼中看到任何情绪,唯独能肯定,太后此时望着他的表情,与对昭和大长公主出手前,望着昭和大长公主的表情一模一样。

宋佩瑜突然有些不能确定,太后放弃未来也要立刻杀了昭和大长公主。

究竟是因为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察觉到换子的事,还是单纯的不能忍受‘遗诏’上要将福王过继给昭和大长公主。

太后见到宋佩瑜又对她摇头,才从幻觉中清醒过来。

她看到宋佩瑜对她说‘可惜’的时候,忽然涌起几乎要将神志冲散的怒火,咬着舌尖忍住头昏的感觉后,忽然发现她的福儿活了过来,正站在刀光剑影后对她笑。

太后痴痴的望着她的福儿,正要不顾一切的飞奔过去,却看到福儿摇头,变成另外一张脸。想到她是将谁当成福儿,太后忍不住弯下腰干呕,用力抓住身侧的南阳郡王,沉声道,“别忘你答应哀家的事。”

南阳郡王眼中闪过焦急和不耐。

他远来燕国的目的是杀了赵国太子重奕,而不是抓住宋佩瑜交给太后撒气。

如果真的能抓住宋佩瑜,将宋佩瑜带回陈国,慢慢从宋佩瑜口中套东西,远远胜过将宋佩瑜交给太后。

早就听闻赵国太子重奕英勇不凡,但南阳郡王从来都没想过,‘以一敌百’竟然不是夸大之语。

才一刻钟的时间过去,在重奕手下尸首分家的人已经至少有百个。

不能再这样下去!

不仅是因为重奕这副战神附体的模样,让陈军的士气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