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6/6页)

这个时候,无论是重奕还是永和帝,都迫切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对于永和帝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后宫的妃嫔怀孕,有更多的继承人可以选择。

但……能容忍的下丹琼公主,永和帝已经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结果。

永和帝现在能做的也唯有给弟弟府里多送些美人,再让太医院每天给肃王熬制补药。

对于重奕来说,他需要在朝堂的影响力,最快也是最适合他的方式,就是将兵权握在手中。

恰好永和帝乐意放权,慕容靖也愿意支持,又刚好碰到倒霉的卫国国运将近。

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像是给重奕量身打造的一般。

要是永和帝自己去冒险,他早就撸起袖子就上了。

但是要面对危险的是重奕!

他又不是已经死了的卫皇,一大窝皇子在那,自己都认不全,在曾镇战场死了几个也毫不心疼。

若是重奕在战场上出现意外……

只要想到这个可能,永和帝都觉得呼吸困难。

重奕弯腰去看永和帝的眼睛,刚要开口,永和帝就面无表情的转头,用后脑勺对着重奕的脸。

重奕沉默了下,将手臂搭在永和帝肩上。

“慕容靖没说谎,他会全心全意的辅佐我。”

“我的马跑的最快。”

“我逃跑时候,没人能追得上我。”

……

“将卫国当成您今年万寿的贺礼?”

“别说了!”永和帝仍旧没有回头,嗓子却不知不觉变得沙哑了许多,“打下来多少地盘,都给你做封地。”

反正早晚都是你的。

原本永和帝还想着八万京卫不能全都让重奕带走,让重奕带走一半或者哪怕一万也行,重奕却态度坚决的拒绝了永和帝。

理由是他要轻装简行的赶往卫国,哪怕从咸阳带走一万军队,都有可能引起各国的注意,导致攻打卫国的计划失败。

永和帝愤怒之下,直接将重奕撵出了勤政殿。

如果他撵人的时候,没捂着眼睛,看上去也许会更有威慑力。

得知重奕已经说服永和帝,马上就要轻装简行的赶往卫国。

宋佩瑜心情复杂的同时,立刻赶往勤政殿求见永和帝。

永和帝还没从重奕要出征的惆怅中回过神,就听孟公公来通传,东宫太子宾客宋佩瑜求见,手里捧着一沓折子。

永和帝保持瘫在软椅上的姿势不变,惆怅的叹了口气,“不见,告诉狸奴朕身体不适,让他明日再来。”孟公公却没立刻退出去,“宋大人说他想与殿下一同去卫国,还整理几种能在他国都不在意的情况下,到达卫国的方式。想要请您过目。”

“唉”永和帝继续叹气,强行打起精神,“难为他肯如此惦记着朱雀,让他进来吧。”

见到宋佩瑜列举出个各种方式后,永和帝心中赞叹叫绝的同时,感慨触动也更加深刻。

手头有事等着他去做,永和帝反而没了伤感的心思。

他打起精神让孟公公将边军将领名册拿来,他要亲自指定哪些将领留在赵燕边境,哪些将领与重奕去卫国。

孟公公有意让永和帝开怀,故意道,“还是陛下有眼光,亲自指了宋大人做太子的伴读。”

永和帝听了这话,果然露出笑容,仿佛完全忘了,当初是重奕亲自来找他开口要宋佩瑜做伴读的事。

“狸奴如此全心全意的为朱雀着想,实属不易。等到他从卫国回来后,你提醒朕,朕要给他升官。”

孟公公面露为难,“宋大人年纪轻轻,既是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又是正三品的太子宾客。没有合适的理由,短时间内恐怕不适合再升迁”

树大招风,反而对宋佩瑜不利。

没等永和帝的眉头皱起,孟公公已经想到了更好的主意。

他弯腰在永和帝的耳边道,“宋大人只比殿下小一岁,也到了该娶妻的年纪。如今要跟着殿下去卫国,又要耽误下来。陛下不如等宋大人娶妻的时候,赏宋大人份体面。”

自从东宫在宋吕结亲时,赏赐吕氏女伯夫人制的礼冠后,咸阳便又兴起宫中贵人赏赐新人逾制礼服礼冠的风俗。

永和帝点了点头,对安公公道,“到时候便赏宋佩瑜与他夫人,太子太保的官服与一品夫人的礼服礼冠,你记得提醒朕。”

孟公公见永和帝终于肯露出笑容,也松了口气,高高兴兴的应声,去取边军将领的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