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7页)

如果瑕疵都大同小异,未免会让人看出端倪来,或者给人等身镜上出现瑕很容易解决的错觉。

银镜庄上大多数人都是手艺人,包括银镜庄的管事,也是从琉璃坊一线提拔上来的人。

宋佩瑜对他们不放心,他要亲自计划,按照什么比例和方式制造瑕疵品。

如果时间来得及,他希望卖银镜的商铺能在襄王回楚国之前开业。

见到宋佩瑜沉下脸,银镜庄的管事果然不敢再多说,老实回答了宋佩瑜几个问题后,将这次带来天虎居的银镜都留了下来。

然后喜滋滋的带着好几辆马车回银镜庄。

马车里都是宋佩瑜给银镜庄的奖赏。

这是天虎居的旧例,只要能研究出新东西,不拘是做什么的庄子,庄子上的每个人都有赏。

见过银镜庄的管事后,宋佩瑜心情大好。

这份好心情一直持续到看见自行车庄子带来的成品。

宋佩瑜险些没认出来,摆在他面前的东西是自行车。

他承认他没有画图的天分,但也远远没到灵魂画手的程度,怎么会让自行车庄子的管事,给他送来个……奇形怪状的东西。

而且脚蹬子呢?

没有脚蹬子,自行车怎么往前走?

宋佩瑜将数不清的疑问妥善藏好,面色深沉的示意自行车庄子的管事,给他示范怎么操作自行车。

自行车庄子的董管事自信的点了点头。

等董管事蓄势待发的坐在自行车上,背部几乎与地面平行,以让宋佩瑜看着就非常难受的姿势握住自行车把手后,宋佩瑜才发现,原来他一开始就将自行车的头和尾看错了。

为自己的莽撞默默反省了下,宋佩瑜目光灼灼的看向董管事的脚。

董管事穿着最普通的黑布布鞋,脚面露出的袜子已经被尘土沾染成了灰褐色,委实称不上干净整洁。

但宋佩瑜却半点都不介意,他只想知道这双脚怎么化无为有。宋佩瑜看到董管事的脚动了,它猛得用力狠狠的蹬在地上,再借着蹬地的力道回缩,贴在自行车座位的下方。

随着董管事脚上的力道,自行车猛得往前飞蹿了一段距离,然后速度自然而然的慢了下来。

管事再次快稳狠的蹬腿,即将停下来的自行车又猛蹿了一段距离。

宋佩瑜望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脚有点疼。

虽然管事让自行车运作起来的方式,让宋佩瑜觉得难以接受。

但他很清楚,自己过于超前的眼光是把犀利的双刃剑。

所以他没急着马上下结论,而是问与他一同看了这场自行车秀的人是什么感受。

金宝围着自行车转了好几圈,仔细研究了许久才开口,“小的觉得这个名为自行车的东西,适合用来在咸阳跑腿。几乎能顶得上小的全力奔跑的速度,又不会惊扰路上的行人。”

“若是奴婢能买得起自行车就好了,这样奴婢自己就能骑自行车回家。不必专门等门房上的人有空,每次都要凑齐五个人回家,他们才会勉为其难的出车。”而且人数变多,住的地方也都不相同,就意味着五个人原本就有限的时间,被无形压缩的更少了。

说这话的人是宋佩瑜院子里的二等丫鬟,她是外面买来的丫鬟,家在京郊,每个月有两天的假期,她每次都会将假期用来回家看望父母。

“我听说有些小镖局买不起太多的马,为了安全,只能被迫减少出行的人数,如果自行车比马便宜,他们应该会愿意购入一批。”

……

宋佩瑜听了一圈,发现根本就没人觉得这个自行车外表有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行车很方便,唯一能称得上迟疑的地方,是因为不确定自行车的价格。

这点却是他们多虑了,宋佩瑜从一开始就将自行车的作用,定位在方便平民百姓出行上。

凭良心来说,在这个时代,牛马驴远远比自行车好用,所以自行车的价格也必然不可能超过牛马驴。

以现在的工艺,自行车只能用硬木制作。

只要有人买了自行车,将自行车拆卸成零件,按照每个零件一比一还原,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自行车。

几乎没什么技术与秘密可言。

宋佩瑜从来没想过,要通过自行车挣钱。

见到自行车在众人口中饱受好评,宋佩瑜再看自行车,忽然觉得……还是好丑,却莫名有种丑萌的感觉。

但他还是没法接受自行车没有脚蹬子。

虽然以现在的技术,很难做出链接自行车两个轮子和脚蹬子的金属链条。

但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琉璃和银镜也不属于这个时代,成品也是一点、一点试验出来的。

宋佩瑜让人拿木炭和纸笔来,对比着丑萌自行车,将关于自行车哪里需要改造的点仔细说给董管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