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抉择(第2/3页)

他脸色煞白,在德宝搀扶下站起来,急促喘息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站直:“更衣吧。”

百里时叹了口气,拿起药箱,行礼退下。

*

傅元青在抱厦下并未等多久,中正仁和大殿的门就开了。

“陈景?”曹半安见来人一怔。

傅元青一抬眼,就瞧见少帝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那张熟悉的天将军面具,他作揖:“陛下。”

曹半安这才意识到出来的是少帝,连忙跪地。

少帝问傅元青:“阿父没把朕错认为陈景?”

傅元青沉默了一刻道:“陛下忘了,您说过的……陈景不在了。”

少帝此时脸色还有些苍白,便带上面具,简短道:“走吧。朕随你去趟北镇抚司。”

*

北镇抚司灯火通明,赖立群在衙门口焦急等待,来回走了好几趟,才看到挂着宫灯的马车过来,待马车停好,傅元青与少帝及曹半安下车后,赖立群单膝跪地道:“老祖宗,曹秉笔,属下辜负重托,万死难辞其咎。”

“赖大人不用如此。”傅元青扶他起身,“带我去诏狱看看,边走边说吧。”

一行人入诏狱。

衡志业的囚房便在地下第一层,有半扇窗户,可以晒得到阳光。不止如此,他囚房内各类物品一应俱全,一看便是得到了很好的待遇。

如今所有物品都被砸烂,被褥被撕碎,书籍被撕成粉末。

衡志业倒在其中,让人刺中心口,流血而亡。

他双目睁大,面目狰狞,死不瞑目的样子。

在靠近石墙的地方,写着一个大大的冤字。

乃是他死前以血书写,如今血浆凝固,显得分外阴森。

“曹秉笔嘱托过,我们没动衡志业。”赖立群说,“怕外面学子发难。又派人十二时辰监视着,若不是今日揭帖太多,我一时着急,便抽调了人手出去,怎么会中了奸人之计。让人杀了衡志业。是属下失职!”

“杀他之人呢?”曹半安问。

“那个贼人被我们围追堵截,在东便门附近自焚而亡。”

“太刻意了。”傅元青打量完了蛛丝马迹,起身道,“此时已经寅时过了,附近百姓都已起身准备做功,他在那边自焚,自然引人注目。口口相传,事情便被传开了,谁也拦不住。”

“是……属下也知道。”赖立群忧心忡忡道。

“今日的《辩奸疏》揭帖统共多少份,统计了吗?”扮做陈景的少帝突然开口。

赖立群奇怪的瞧他一眼,却还是下意识答道:“已追缴的有两万八千份,这只是能追查到的,民间散落的更多,估计可能散播了近五万份。”

“短时间内如此多的揭帖出现,又不是在经厂雕版,一定有集中印刷的地方,在何处?”少帝又问。

“方厂公已经安排东厂孔掌刑去查抄了。”赖立群说,“在州峰书院。”

州峰书院。

严吉帆之前讲学之处。

浦夫子去世时,青云蔽日的歌谣最早传出来的地方。

东乡党学子聚集地之一。

这四个字一出,在场几个人脸色都变了。

“之前《庙堂忧危疏》只局限在朝廷官员中,扩散并不算大。不消一日,第二张揭帖就来了,内容极近煽动。便有人想这是谁人所做。”傅元青开口道。

“大家会以为是衡志业?”赖立群问。

傅元青看着地上衡志业的尸体:“衡志业死了,不是自杀,而是被人所杀。他以血书冤,杀他之人死在了东便门。这些事情包不住,很快便要扩散开。至于《辩奸疏》是不是他写的,是不是他安排人送出去的,这个真相真的重要吗?”

“衡志业削官回东乡后,创立东乡书院,变成了士林的精神领袖之一。大量士林学子和官员拥戴他,被冠上了现世圣人的称谓。他在这个时间点死,便与《辩奸疏》脱不开干系。如今,连雕版之处放在州峰学院都算好了,东厂查抄州峰学院是众目睽睽的事。他的死只会被认为是我傅元青为了找人做替罪羊冤屈而死。一定会激怒大量聚集在周围书院的学子们……赖大人,因浦夫子之丧,还有恩选暂留京城的学子有多少。”

“……大约一万。”赖立群脸色发白,“属下的疏忽,是属下的疏忽。若衡志业还活着……”

“背后主使等了这个机会很久了。”傅元青说,“这不怪你,也不怪半安。这样的连环之计,没人能避开。只能一步步走,明知道前路是险境,也得走。”

“学子的事,还好办,咱们四卫营三万二千户,也算镇的住。”曹半安道。

傅元青摇头:“学生们一旦被激怒,便不怕流血。可他们都是大端朝未来栋梁之才,四卫营也好,锦衣卫也好,怎么忍心抬手挥刀于手无寸铁的学生?况且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便不会这么轻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