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嗷嗷嗷(第3/5页)

他当即也没再劝说下去,拍了拍戚临清的肩膀,说:“加油。”

等戚临清离开后。

办公室隔壁班的老师:“老曾,听你刚才说,戚临清以前没学过素描这些?”

曾海鹏点头,“嗯,他妈告诉我,他就学过国画,从来没接触过素描、油画水彩……”

“那凉了啊。”老师一拍大腿,憾然道:“我有个亲戚搞美术的,他说西方美术和中国画有壁,绘画体系完全不同。就剩下小半年时间了,他从头开始学难度更高。”

“除非他是天才,否则绝对考不出来。”

曾海鹏轻轻叹息,可惜道:“...谁知道呢。”

.

.

戚临清回教室的路上,看到了走廊上学校布置的西方大师巡回画展。

他驻足静静地站在那里看了许久。

自从知道自己上辈子已是画圣后,这段时间戚临清也思考了许多。

得到历史的承认后,他才终于醒悟自己在国画一途显然已经走到巅峰了。

或许还有进步的余地,但需要很长时间慢慢磨。

现代的国画水平,虽有些许发展,但总体而言还是在倒退的。

他无法拜师继续学习。

毕竟戚临清手里掌握着众多在现代已经失传的绘画技法,他拜的师父或许还反要向自己学习。

他走近了仔细观察画展其中的一幅。

听说这是西域近年流行的油画。

虽然一看就是印刷出来的仿品,但画中的女人造型逼真,神态动作,乃至衣料褶皱的小细节都描摹出神入化。

戚临清一时看了入迷,忍不住伸手想触碰,但在尚未碰到时又收回了手。

在他曾生活的年代,棠朝民殷国富。君主开明,接纳与世界各国交流学习,文化艺术相对多元包容。其中,绘画犹呈鼎盛之势。

那时戚临清走南闯北,见过一个卖茶叶的骆驼商人带回的西域画,当时人们称之为“巴洛克”。其画风精致、华丽,堆砌的色彩之饱满,令人眼花缭乱,但却浮于表面。

那时候,大家都公认棠朝绘画技艺水平无比高超。很多西域、高丽东洋人,不惜遥远渡船过来学习。

可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国画已然日暮西山了。

他上次想找一家卖古颜料的店,托管家打听都废了不少功夫。

现在满大街、餐馆饮料店,几乎全充斥着这种来自西域的新鲜绘画风格。

伊超明端着一杯咖啡路过走廊,发现戚临清站在画前发呆。

他走过去跟对方打了声招呼。

戚临清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面前的画问:“您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伊超明头顶上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这年头竟然还有人不知道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

农村出来的孩子果然就算有绘画天赋,但在眼界上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伊超明一时有些唏嘘,开口说:“你有空去一趟美术办公室吧。”

戚临清:“嗯?”

伊超明:“季老师给你买了很多美术类的专业书。你拿回去多看看,就知道答案了。”

戚临清抿了抿唇,知道这是自己被嫌弃了。

他还需要更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

记得政治书上说,英特网是连通世界地球村的最大纽带。

“好。”他点头。

上课铃声响起。

迎着阳光,戚临清独自走出画展。

在继学习高中知识、看书、学习西方美术之后,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小目标。

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学会使用互联网!

……

国中领导选中戚临清拍摄学校宣传片,通知在周五出来。

除了他、一众好学生之外,出镜学生名单中还有戚乐乐。

这年头,他们的名声和长相不比招生简章有用?

校长和领导想得可精明。

但消息传出来,学生们都挺无语的。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明星兄弟反倒成了这所国际中学的招生金牌。

拍摄地点在学校体育馆、图书室。

导演、制作团队由高二准备学编导的十几名学生组成。

设备、赞助资金学校拨款租借。

大家本来对这么个狼狈的拍摄组合不抱任何期待。

甚至还有人觉得辱没了戚乐乐的明星身份。

而戚临清本人被邀请时,也很吃惊。

要把他拍进学校宣传片?

导演阚觅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嗯,是的。我们打算拍摄你写书法、画画的几个镜头。”

戚临清倒无所谓。他当天下午抽空去了一趟学校画室,练习了两幅书法、画作,任由他们拍摄。

阚觅荷扛着摄像机,看向面前低头认真画画的少年,有一瞬间的恍惚。

她好像不是在拍学校宣传片,而是在拍MV。

戚临清那张脸,即便经过镜头的压缩也依旧出彩。阚觅荷一时找不出形容词,只觉得他的骨相很美,眉色鸦黑,气质冷冷的,像藏于群山雨雾中朦胧的云杉树,清雅而令人心旌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