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鼠疫(第3/6页)

“今年大旱,木工一直都没活,就只有去做朝廷的活,幸而朝廷的活多,我们从六月份开始到现在,因为会做这些桌子椅子,还得了不少的银子呢。”

一位带着孩子来报一年级名的木匠道:“你们是不知道,那桌子可好看了,都是我们细细打磨过的,上面平整的很,下面还有一个屉子,里面可以放书。”

就是椅子,也是像富贵人家坐的,木工自己做好一把就坐一坐,听闻那椅背的尺寸是按照什么人体学来的,反正不会像平常的椅子那般坐着难受。

将孩子送进来,就很放心。

排在他后面的人听他这般说,道:“哎,本来想着今年会开始苦了,谁知道过的还不错。孩子的上学问题最终落实了,我这心啊,也松了一口气。”

那木匠就道:“听你这口音,不是我们云州人吧?”

那人就道:“不是云州人,我是青州人,孩子本来也在青州读,这不,我们来云州钢铁厂了么,孩子也跟着来了。本来按照往年的来,我们的孩子在这里读小学,便要办个什么转学手续,哎,这一来一回,又要时间,我们这种人,哪里能跑这一趟?”

如今可好,重新改革,不用回去跑了。“因着我们的孩子才四岁,只能读一年级,即便回去办转学手续,也没办法读二年级,说是就算是孩子再聪慧,也要先进去读一年级,然后再看情况跳级。”

木匠就连忙问:“是么?那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很聪慧?”

那人就摇头,“一般般,只是他的兄长是小学生,下了学就教他,三岁就开始读书了。”

木匠就有些羡慕,“你们家可真好,有两个读书的,老兄,等你的孩子们都读书出来了,你便要好过了哟。”

那人就笑,道:“承您吉言,承您吉言,只是我们到底是晚了些,你想想,那些贵人老爷们家的孩子,哪个不是三四岁就启蒙的,只有我们的孩子,哎哟,在几年前,这辈子要是能识字,便是天大的恩德了,哪里还敢让他们光宗耀祖?”

“可是如今皇上和皇太女殿下怜惜我们,让咱们的孩子也能跟贵人老爷的孩子一般,从三岁就开始启蒙,一直读书,读到大学,啊哟,真是好极了。”

“谁说不是呢?之前只有小学,咱们也不知道读了小学,要怎么办,前些日子我的大儿还愁呢,说是年纪小,也不知道出去能做什么,但是技术学院等学院,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考进去。”

木匠道:“所以说,这个改革好,哎,大家的心都放下了。”

两人正在说话,就见前面的人前行了几步,他们赶紧往前面去排着。木匠道:“也不知道今年的题目难不难。”

那人道:“怕是不难的。你家孩子可知道计算题了?”

木匠点头,“教过的,这些日子一直在教,还请了隔壁的三年级孩子帮着教,哎,希望能考好一点吧。”

如今每个年纪都要入学前考试,将成绩好的挑出来一两个班,教的难度会更难,进入这些班的学生,这三四年来,都是已经初显了成果,几乎都能考入技术学院,还有一些进了京都,分在各位群英策大人手下学习。

这就好像是一条直达的通天梯,所以每个人都想要孩子进入那个尖子班。

不过他们紧张,孩子们倒是不怎么紧张,只知道今日开始就要有书读了,高兴的很,跟在父亲母亲身后,不停的张望前方。

……

“阿福啊,你可以去读书了。”

玉珠儿将书包给阿福背上,道:“看见没,这是你的校徽,西州万民小学。”

阿福很依恋玉珠儿,但也很独立,知道自己不得不出去读书,读书是为了买更多的肉之后,道:“那我回来的时候,阿姐在家中等我吗?”

玉珠儿点头,“等你。”

她真是太心疼这孩子了。送走了这孩子,她还要去巡城。沈柳今日去边境了,整个城的安危便由她管。于是翻身上马,不仅仅在城池里转,还去了郊野。

西州接手过来不久,不能像其他城池一般快速的恢复,又碰见大旱,所以郊野还是很荒凉。她看见一个中年汉子挑着井水出来卖,皱眉道:“你们自家能有足够的水喝吗?就挑出来卖?”

这些水,肯定是从水井那里领取回去的,每日都有份额,不是谁想喝就想喝的,要是没了这些水,家里的人怎么办?

中年汉子就有些害怕,不过还是将话说全乎了,“将军放心,也是留了水的,我们家的人,一人留了一碗,这些水,便想挑出来卖给过路的人,好有银子送孩子们读书。”

玉珠儿皱眉,“今年朝廷不是没要你们西州和庐州孩子们的束脩银子么?都说了,是可以分期付的。”

那中年汉子就红了红脸,道:“是,我们知道这个,这个是好事情,每个月还上一点,每个月只要多交三文钱,就可以慢慢的一年,我们是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