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打下鲁国十城(第3/8页)

祝阿婆就真震惊住了,“什么!!!你学的是外科?你阿娘和阿爹不是说你学的是认药吗?”

祝篱这才发觉自己说漏嘴了,也出卖了阿爹阿娘,连忙牵着同样学外科的弟弟跑路,祝阿婆的嗓音便响彻云霄。

不行,她接受不了,开膛破肚,那是人做的吗?!反正,自家的孩子,她不允许!

——这便足以见证,于此时的京都,大家都希望别人能学开膛破肚的医术拯救自己,但是,自家人学,便不被认同。

……

禹国这个年,四处都是喜庆的。

去岁风调雨顺,无论是耕种的,养殖的,还是从商的,在各家厂里做事的,都攒下了银钱。

于是花起来也大方,街上人流很多,不过,铃州跟徐州,却因为邻近鲁国,多了一大批穿着破破烂烂衣裳的流民。

都是从鲁国过来的。

这一年,铃州和徐州特意没开边禁,来了就过,不过,也不给粮食,只给指一条路。

“还在修路呢。”,一个士兵道:“管饭,管一件厚衣裳。”

管饭饿不死,管衣裳冷不死,这就够了,就能活。

大冬日的,也一直在搅拌水泥,不断的砸石头,挖土,从不敢停下来,因为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就怕自己被丢出去。

有了他们,禹人就相当的舒适了。一个士兵道:“今年这个年,真是好。”

真的是好。朝廷给粮食,分发给修路的人,他们只要守着,不用自己劳苦。

所以说,如今禹国有了一句话,叫做“庆幸生在禹国,来生还要生在禹国。”

正说着,就听见同僚站在远地方喊了一句,“空子,快来,快来,又来了一批人。”

那空子就道:“怎么还有?这里的人已经够了。”

应该送给其他地方啊?

那同僚就走过去叹气,“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一走,原本在修路的鲁人就紧张起来,有几个还哭起来,道:“天爷,好不容易有口吃的,如今又要没了吗?”

旁边的人便安慰,道:“倒是也不用如此绝望,我看他们这个模样,不像是要赶我们走的样子。而且,我们之前,不是在一个叫做合同的地方按了手印吗?那上面的禹字,我们虽然不认得,不过专门有人给我们念了,说是这一按,契约管三年,前面三个月,只管饭,第三个月到第一年,每个月都有一钱银子,第二年,会根据表现增加银钱。”

可当时只听说有饭吃就什么都不管的按了手印,哪里还想那么多。

就算是他们不守合约,也没什么。

他说这话的时候,身边一起搅拌泥浆,一直沉默没说话的年轻人突然道:“我认得那字,跟管事的说的话一样,这些日子,我也打听了,这种合约,在禹国是有效的,如果他们违反规定,不要我们了,还得赔银子给我们。”

最先说话的就道:“你看的懂禹字?”

年轻的就点头,“禹字好认,好学,我曾经在家里时,跟着一个禹国大夫去鲁国采药的大夫学过一段时间,所以认识。”

这就给了人无限的希望,毕竟那可是朝廷认下的东西,但是又觉得这种好事情,跟自己好像不沾边,何况他们还是鲁人,又不是禹人,就算是朝廷颁发下来的,可是,最后万一用一句:“只对禹人生效”呢?

如今啊,有的吃,就不错了,哪里还想着让人家给你赔银子?

他们在这边说话,另外一边,叫空子的士兵,也头疼的很。

“怎么都是老人和孩子?”,他疑惑的道:“真要放我这里?”

他同僚就道:“是啊,本来要去铃州的养殖场里的。不过,你也知道,如今天寒地冻,前面的铃山还崩了雪下来,挡住了前行的道路,他们老的老,少的少,还有人病着,想要送他们去养殖场,如今一时间也去不了了。”

他就商量,道:“这里好歹也有百来口人,将军就说,直接送你这里,先在这里等一晚上,明天,就送他们去前面的羊厂,就让他们开始给羊剃毛,做毛线,做些杂事。”

去年,铃州还养着一批种羊,说是它们的毛能软化,做成毛线,冬日里能保暖穿。这可是好东西,精贵着呢,就养在这里的不远处,他们这里的人,有时候也会去羊厂做事,赚点银子。

空子就叹息道:“也成吧,总有地方去做事情。”

也才一百多个人,算不得什么。

不过,这对于这一百老少来说,却是天大的恩德了。之前还以为要被抛弃了——他们也确实被抛弃了。

本是带着家里的人一起逃荒,谁知道路上遇见了雪崩,老人和孩子便被抛弃在原地,等他们被救出来,要送往养殖场的时候,还以为是死处逢生,结果却被告知,前路也被雪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