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子爸爸喜当爹(第2/2页)

于是文武百官收到皇帝批复回来的奏折时,总三五不时地“中奖”了。

那小小的嫩生生的小掌印总跟薛定谔的猫似的,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假如他们知道薛定谔,必然会将此称之为薛定谔的手印。

刚开始看到自己写的奏折上,在皇帝批阅的旁边总多了小手印,他们还有些不习惯,看多了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一些年轻的官员不免私下开了玩笑,赌谁的奏折上被小郡主荣幸印上了小手印,要当天谁中奖了,下了值就请客。

七皇子并不将这个很受父皇宠爱的太子女儿放在眼里,才一个三岁孩子而已,晚熟的说话都不利索呢,他怕什么?

他穿越之前是理工生,也算学霸一枚,他具有未来的种种科技手段,有这些能力,他父皇能不看好他?就是文武百官也称他天纵奇才,一个已经下了大牢的古代土著太子在他眼中并不足为惧。

然而七皇子一党的官员幕僚还是不免忧心忡忡,担心太子复辟,老皇帝天天见着太子的女儿,还如此宠爱她,如果因此脑子一抽,把太子放出来,以太子的能力和昔日的威望,到时局面难说。

不同于七皇子对太子的轻视,这些从来都在太子的光辉下仰望的土著官员,自然清楚太子的影响力,他们对太子有着本能的畏惧,这大约是沙硕仰望明月的一种心态吧,纵使太子已经下了大牢,也不影响这份深植心底的敬慕。

然而这时不同于之前可以随意谏言要求皇帝把小郡主送出宫,经过这段时日的观察,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哪怕昔日的太子,也没被皇帝这么如珠如宝宠爱过,他们又怎么撼动得了皇帝的想法?

况且小郡主刚刚中过毒,老皇帝正是对她珍爱宠溺的时候,他们要是敢说,恐怕郡主还没被送走,他们就得被送走。

七皇子党官员们总是欲言又止地提出来,叫七皇子警惕点,小心太子以小郡主为突破点……七皇子不等听完,就摆手说没事,他自有办法。

是什么办法?

七皇子派人出海寻了红薯土豆的种子,从他穿过来至今两年,那红薯土豆种子也寻了两年,近日总算有了消息,种子才刚刚下船,人已经快马加鞭来报喜说已经找到了。

七皇子非常清楚这两种高产值,易种植对环境要求极低的作物在古代意味着什么,古代皇帝但凡能解决百姓温饱问题,都能称得上一句盛世明君,而他找回这两种作物,不得千秋万代,千古流芳?

如此一来,他名声一定会涨到空前的高度,届时哪怕父皇不乐意,也会因着形势将储君之位给他,太子就算再贤明,能有他带给百姓,带给大昭国的实惠?

他状似大度般笑道:“小郡主也算是本王的侄女,无需因党派之争牵扯到一个三岁孩子。”

官员们纷纷拱手敬佩道:“殿下大度,是我等狭隘了。”

如此似“君臣和乐”一般。

系统本来想看看七皇子这个夺取气运之子的“逆袭者”在干什么,见到这一幕不免冷笑,七皇子的确从后世带来一些东西,也为这个时代的农业做出一些贡献,然而他并没有君王才能。

在他登基后,因为不会管理一个偌大的国家,导致几年后,大昭开始乱了起来,他任人唯亲,谁说话好听就用谁,文言文也不精通,常常在批阅奏折的时候闹出笑话。

更甚者,不懂古代“含蓄的美”常常意会错官员的意思,进而造成一些错误的决断,也不会看人眼色,没有大局观,受尽小人蒙蔽。

不到十年,在他手上的大昭民不聊生,纵使有粮种又如何?土地被官员,被世家,被权贵所圈走霸占,底层老百姓苦哈哈的跟什么似的,日子一久,过不下去了,自然被逼造反起义。

这时北方蛮人趁机进犯,占领了大昭一半国土,另一半则被农民起义的两拨头领分别占据,自此天下四分五裂,进入战乱时期。

窃据者终究是窃据者,系统鄙夷地想到,如果他们能在窃据后好好做人,不搞事,让世界和平,真正做出贡献,又哪有它们系统局什么事?

不过面对眼下的局面,系统也无解了,七皇子已经找到了粮种,这意味他的确会如他所愿那般声望达到一个至高点,关在牢里的太子怎么办?害,他家小幼崽还在宫里玩奏折,他有什么办法?他也很绝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