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我让李秘书送你。”傅沉故拉开门,刚想走,傅老太又打断说。

“不行,就得你开,别人开我晕车。”

“……”

*

《大明春秋》剧组现场。

“等玉桥拍完,就是你俩的对手戏了,沈书行和谢明舟的第一次离别。”副导坐在小马扎上,拿着剧本和谢明舟围读。

历史上,自从两人相识后,读书练武总在一起,智谋相当,容貌出众,每次相伴出行,都能引来京城姑娘们的青睐。

当然大部分是小太子主动约沈书行,沈书行也对小太子无可奈何。太子和丞相之子,未来的君臣,众人都这对年轻人抱有期待。

直到明先祖东巡。

谢明舟望向另一个正在拍摄的片场,沈玉桥一身白衣跪在相府门外。

这段也是历史上沈书行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天下刚统一不久,朝堂动荡不安。明先祖和右相属于□□,而明先祖的弟弟宪王和左将军当属□□,对皇位觊觎已久。趁明先祖不在朝内,拉帮结派,以私吞军粮为由,将右相押入牢中严加审问。

右相一生清廉,哪能受这般侮辱,最终在狱里含恨而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而沈书行回到相府,便面对满门含冤的一幕。当时的沈书行极为平静,静得让人不寒而栗。

不得不说,沈玉桥在他昨天的提点下,似乎开了窍,内敛的感情演绎得十分到位。

“好,辛苦了!”

演完沈书行的情节,徐导在一旁组织大伙收拾场地,回到主场景。

沈玉桥站起身,杨媛走上前给沈玉桥递水,笑道:“今天状态很不错,戏都一遍过了!”

说着,她得意看了眼刚到场的谢明舟。

别以为昨天玉桥NG次数多,这小子就能出头,今天玉桥状态恢复,指不定谁压谁的戏。

沈玉桥点头,昨天谢明舟的指点,似乎点通了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以至于今天的几场沈书行单人戏份都一遍过。

杨媛翻看手里排单,眼底闪过笑意:“今晚剧组开放粉丝探班,公司已经和后援会准备好,一会你配合公司行动就行。”

现在V博上沈玉桥的后援会已经管理成型,而据她调查,谢明舟前几天刚受到关注,没有实打实的作品,吸引的都是路人粉,线下活动的参与度基本为零。

这场探班活动,将是他们为沈玉桥造势的第一步。探班的粉丝挤爆了剧组,再对比同组的另一位男主无人问津的模样,话题度瞬间上涨。

沈玉桥也没多问,一门心思放在和谢明舟的对手戏上。

昨天他NG不断,但今天他一定不能再输。

另一头,谢明舟和温陶也在确认晚上探班的工作。温陶看着公司的通告:“谢哥,这次的粉丝探班,相比沈玉桥,我们可能要低调些。”

温陶很委婉地用低调些形容,其实是指可能没什么粉丝来,现在谢明舟的粉丝都是些路人散粉,得防着沈玉桥家到时候乱带节奏,毕竟双男主,一位男主人气太拉垮,不得沦给人抬轿的。

公司不是没想过大肆招揽粉丝,或者买通粉丝来造势。但他知道,谢哥一定不喜欢这样。

谢明舟放下咖啡杯,“嗯”了声。他对自己现在的地位再清楚不过——不戴口罩走在街上,也没几个人认出。

“好啦,纠结这些没用,先把今天的戏演好。”谢明舟伸了个懒腰,放下剧本,不疾不徐走到场中央。

温陶望着谢明舟沉稳的背影。他见过许多艺人,但谢哥是第一个让他有种踏实感的艺人。

“这场戏也是承接昨天新加的飞页,少年明帝和少年沈书行的剧情——谢明舟被调离边境,和沈书行送别的戏份,明舟你和玉桥都要注意。”徐导拿着剧本说,“送别,切记别演成狗血剧。”

谢明舟和沈玉桥同时道:“明白。”

一个背负家族冤屈,一个背负帝王家的使命,两个少年更多的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沈相满门沉冤,朝堂上一片对沈氏的唾骂。

太子谢明舟连夜赶去御书房,请求明先祖力保沈书行。长谈一夜后,明先祖答应谢明舟保下沈书行,并给予低阶官职。但明先祖也知道,大明内忧外患,内部朝廷被皇叔觊觎,军权过重,边境还有叛军作乱。

自己的儿子虽然才华出众,但也必须立下军功,才能服众。

不久,谢明舟便收到父皇调他去边境,镇压叛乱的圣旨——也就是之前他刚来剧组拍过的那几幕战场戏。

临行前的夜晚,谢明舟偷偷溜出寝宫。

“Action!”

沈书行自从相府被血洗后,只能在礼部当个小差,也不方便再和太子见面,太多双眼睛盯着两人。

但临行前夜,谢明舟还是乔装打扮,翻出了围墙,来和沈书行告别。

月色下杂院屋顶,谢明舟带了两壶酒,走到沈书行身边,扬了扬酒壶,笑道:“宫里新进献的天山雪,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