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十月(第2/3页)

再说,就算想要考天子试成为进士做官,也先要考过郡试不是。

所以这个时候,随着郡试的临近,银川郡下各地的学子也都是纷纷从各地赶来银川。

整个银川城也随之变得热闹起来,呈现出一幅少有的热闹繁华景象。

尤其是银川城内秦淮河畔的秦淮楼上,更是热闹空前,各地学子皆汇于此,好不热闹。

所谓文人骚客。

这个骚字,用在古时的文人身上一点都没错,别看这些文人平时的时候都一个个熟读圣贤书、文质彬彬的,但是真的骚起来,所有人都得甘拜下风。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上一世著名的大诗人杜牧能写出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可不是偶然。

……

是日,天朗气清,银川城外,枫山。

枫山因满山的枫树而得名,尤其是到了金秋时节,满山的红叶似火,远远看去如火烧一般,更被无数游人墨客所钟爱。

此次又正好恰值郡试盛会,全郡各地的文人学子都汇聚银川,更使得枫山上热闹非凡,游人如织。

热闹程度,甚至都直接带动了生意,不少摊贩都直接在枫山的山脚下和各处道路上摆起了小摊。

山顶崖边的一处观景亭中,陈川和白展堂相对而坐,一变喝茶一边闲聊,不时看着远处的景色,一队随从则站在远处,防止人过来打扰。

“陈兄也打算参加这次郡试?”

白展堂看向陈川问道,有些意外,却是这次郡试,他得悉陈川居然也报了名,这让白展堂有些惊讶。

“陈大哥也参加这次郡试?”

白青青也在,闻言也是不由有些惊讶的看着陈川,和白展堂一样,兄妹两人都有些意外。

毕竟以陈川如今的身份地位而言,参加郡试似乎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其他人参加郡试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就是为了通过科举而踏上仕途,但是陈川如今已经是银川总兵,掌银川一郡兵甲,统帅一方,还贵为侯爷,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必要参加科举。

“陈兄如今贵为侯爷,掌银川兵甲,如此身份,应该没必要再考科举参加郡试了吧?”

白展堂忍不住疑惑道。

“以我现在的职位身份,参加郡试确实已经没有太多必要,不过毕竟读了这么多年书,以前的时候科举一直是心愿,要是不参加考一下,心里总感觉有点遗憾不完美。”

陈川一笑道,他是个有点强迫症的人,凡事都喜欢追求尽善尽美、有始有终,就像这次郡试,以他如今的身份职位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确实已经没必要,毕竟考科举的目的就是做官,而他现在已经是官,还是一郡总兵,更贵为朝廷侯爵,这般身份,多少人一辈子做官都做不到,完全没必要再参加这些科举。

不过就是因为强迫症,想到自己读了那么多书,要是不考个功名,陈川总感觉有点不完美心里有点不舒服。

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增加自己的名气尤其是在文人这一块的知名度和底蕴,就像上一世很多大老板功成名就发大财之后却还要去大学读书弄文凭,目的是为了什么,也就是为了这一点,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文人这方面的底蕴,最起码有个文聘傍身,不会被人说是暴发户,不会被人觉得你文化程度不高而鄙视。

自古文人清高,看不起没学问的人,就算是对于实力强大的武者,哪怕你实力强,但他也看不起你,认为你就是个粗俗武夫。

陈川给自己的定位不是武将,他的目标是争夺帝位,反正安稳也安稳不了,那就干脆自己当皇帝好了,所以文人这一块,他肯定是不能落下的,武力可以打江山,但是在治理管理这一块,文人确实要远胜武者,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所以陈川想要通过参加科举把自己文人这一块的名气也提升上去,这次先考个举人,下次再考个进士,一旦有了进士功名在身,那么到时候,天下绝对不可能会再有人认为他陈川没文化只是一个粗坯武夫,到时候要招揽文人的话,有了这层身份,他对于文人的吸引力肯定也要大上不少。

再说,真考中了进士,陈川自己都感觉听起来好听一些。

不过进士还远,向考过眼前郡试拿下举人再说。

“这倒也是,十年寒川苦读,虽然对陈兄如今而言科举已经没有太多必要,但是如果不考一下的话,确实让人不甘。”

白展堂闻言心头恍然,设身处地,如果自己也是陈川,之前寒窗苦读了十多年,将科举视为愿望,哪怕现在封侯拜将了,但如果科举到来不考一下,恐怕也会心有不甘,反正参加考试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影响,就像是还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