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2页)

卫臻笑着打趣,说到这里,想了想,又道:“其实四伯伯到底是个读书人,懂得许多大道理,臻儿听大伯说他当年还差点儿考了个举人老爷,如今身上亦是有着半个功名在身的,其实最是个明理之事之人,况且四伯伯也从来不是个离经叛道之人,身为咱们卫家人,他自是是晓得什么事儿是该做,什么事儿是不该做的,如今四伯娘既然乐意支持帮衬四伯伯,愿意助他全了多年的夙愿,想来,四伯伯定然会十分感动的。”

卫臻难得耐着性子,一脸认真的看着樊氏道。

樊氏听了,心下一片复杂。

同时,后脖子竟然也跟着阵阵发凉。

可谓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樊氏忽而想起,刚成亲那会儿,老爷也是个极爱看书之人,他不但爱书,也极爱练字,极爱吟诗作画的,他唯有一个不误正业的爱好,便是喜爱钻研戏文,他最爱的是王实际甫的《西厢记》,兴致一上来,便让她扮作相国小姐崔莺莺,而他为周生,两人坐在窗前试唱,一开始樊氏还会觉得新鲜,每每乐意奉陪,可日子久了担心耽误了丈夫的学业,每每樊氏见了都会忍不住唠叨他不务正业,唠叨久了,唠叨的次数多了,时间一长,老爷便不再与她对唱,后来干脆不再与她提及,再后来,再唠叨,竟然直接一脸不耐烦的掀掉了桌上的文房四宝,彻底荒废了课业,至此,开始慢慢的不着家了起来。

想到这里,想到这些,樊氏不禁感到一阵细思极恐,樊氏后知后觉的发觉,原来,老爷对戏文的痴迷,约莫着竟是由着她一手逼促成的。

想到这里,樊氏紧紧捏着手中的帕子,一时难以置信的立在原地,过了良久,只一脸心事重重的去了。

卫臻看着樊氏的背影,微微挑了挑眉,片刻后,只立在原地松了一口气,只冷不丁想起了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同时不由想起了前世的自己,同样的适应这句话。

顿了顿,又忽而想起了前世的四房,前世的卫家。

想到数年后,皇子们见长,朝堂上的形势日益严峻,而卫家卫霆渊却一跃执掌户部,成为朝堂上的中流砥柱,同时,在那样紧张严峻的时刻,任何一门显赫都会成为上位者忌惮猜忌的存在,可正是由于卫家其余几房的荒唐不显,才令上头越发放心重用,一个有缺陷可掌控的家族是远比威严赫赫,不显山水的权爵世家更令人放心收用的,这也正是日后卫家日发受用的原因之一,荒唐归荒唐,只要其余几房行事莫要过了线,便足以。

何况,卫臻同时也回忆到日后几年,三日先生的大名,四老爷的大名一时在整个京城名声大噪,大俗既大雅。

其实京城这么大,高官权爵这么多,哪家府里头没出那么点荒唐事儿。

许是重活一辈子,卫臻觉得,活得自在才是最为要紧的吧,只要莫要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儿,未曾做出对卫家有害之事儿,即便伤了些许大雅又何妨。

凡事有利有弊,端看自个从何处去瞧,又如何选择。

待樊氏走后,卫臻一转身,只见老夫人坐在软榻上定定的看着卫臻,那眼神较往日犀利复杂不少。

卫臻心里头咯噔一声,不多时,只不漏痕迹的走了过去,一把搂着老夫人胳膊,朝着老太太吐了吐舌头道:“孙女儿厉不厉害,三言两语便将四伯娘给打发走了,哼,我可是一听说四房出了那样的事儿,四伯娘往您这来了便巴巴赶来解救您了,要不然,还不知四伯娘要叨扰祖母到什么时候了,祖母,您老人家感不感动?”

顿了顿,又忍不住叽叽呱呱的唠叨埋怨道:“一个个出了事儿就知道往您这跑,也不瞧瞧您回来才几天,脚上的淤肿还未消散了,只一门心思收拾了这么多烂摊子,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呆在老家清闲自在,哎,悔了,悔了。”

卫臻毫不掩饰的在老夫人跟前吐槽。

老夫人眼中的复杂顷刻消失,良久,只摇了摇头,笑着道:“除了你个小丫头片子,还有哪个心疼我这么个老婆子。”

“放心,祖母,有孙女心疼便足够了,臻儿会心疼您一辈子的。”

卫臻一字一句认真道。

老夫人听了,伸手摸了摸卫臻的后脑勺,良久,只红着眼笑着道:“有咱小七这句话,祖母这辈子啊,值了。”

祖孙二人正“浓情蜜意”来着,却不想,这时雪芙匆匆进来了,只抬眼瞅了老夫人一眼,隐隐有些无奈道:“老夫人,那个潘姨娘……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