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2/4页)

五里一边壕,十里一堡,五十里一营寨,他们随时都可以退守下一道防御线,对敌人进行收割,没必要造成己方太大的伤亡。

这也是几处边关重镇守卫边关久了,都有的通病。

他们极少愿意越过边关,去关外打击敌人,气候环境是一个问题,漫无边际的广阔场地也是一个问题,这些游牧民族就像边关外的野草,是怎么也打不干净打不完的。

被打狠了,他们就退守草原深处,总不能一直追下去,可等他们缓过劲儿来,他们又来了。

历代都有不少边关守将不忿这些人的作战之风,也曾深入过。

可事实证明拉锯太长的补给线,足以让任何人头大。而不熟悉地形加上关外的恶劣天气,很可能就是全部沦陷的下场。

谁经得起这么大的伤亡?消息若是传回朝廷,不管怎么解释,都是一个兵败的结论。文官有百言不如一默的规则,武将也有无过就是功的约定俗成。

所以久而久之,边关的将领都形成了这种作战风格,大概也就苏海是个例外,才会致使这些年就他战功不断不断步步高升的假象。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事实上本就是一锅热油,突然又加了一把火进去,就致使这锅油沸了。

苏家人首当其冲,于是继毛家来退亲之后,给苏兆明定下的那家人也来退亲了。

本来说好是今年苏兆嘉成亲,明年是苏兆明,这下也不用成亲了。

苏家人大受打击,哪怕是姚金枝向来好强,在听完外头那么多风言风语后,又连着遭遇了这两场事,也有点受不住了。

发生了这么多事,就算此时郑家也上门退亲,姚金枝也不意外。

可郑家人上门了,却不是来退亲的。

来的人正是郑大姑娘,郑秀莹。

等郑秀莹走了后,姚金枝擦了擦眼泪,睨着苗翠香。

“这么好的姑娘,当初给你你不要。只要老二还活着,她就是我苏家的儿媳妇!”

姚金枝并不知道,其实这中间是另有蹊跷。

郑御史为人刚正不阿,敢于谏言,但也仅限于在大是大非上没有问题的时候。可这回苏海是跟叛国扯上关系,也容不得他心里不嘀咕。

可一般刚正不阿的人都好面子,郑御史见女儿一直没说什么,也不好直接和郑秀莹说想退亲的事。

就像黄家盯着毛家的动静一样,郑御史也盯着毛黄两家人,眼见两家人都上门退亲了,他心里就跟猫抓似的,火烧火燎的。

可郑家的情况和一般家里的情况不同,一来郑家穷,家里上上下下就一个看门的老仆,一个厨房的婆子,还有个丫头说是服侍郑秀莹的,实际上一大家子人的事都要做。

郑母去的早,郑御史是个男人,难免不细心,所以郑秀莹十岁就当家了。

郑御史的衣食住行都是郑秀莹给安排的,甚至郑御史拿了俸禄第一件事不是干别的,是回家给女儿收起来。

这种情况下,郑御史也不敢得罪女儿,尤其是在他试探了说了两回,都被女儿打岔给打过去了。

郑御史就着急了,转过头给小儿子小女儿说好话,想让他们帮着提一提,郑家小弟小妹也机灵,只说不敢。

郑御史更着急了,尤其在朝中已经开始有人弹劾苏海,并要求把清查永顺伯府,且这股风浪越来越大,显然不是他这个小御史能承受的。

郑御史愁啊,愁得头发一把一把掉。

郑御史也怕,怕得胡子也一把一把掉,被揪的。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次下朝的时候,他被陛下留下说话了。

要知道像他这样的御史,就是朝堂上的一根站柱,平时闷不吭,吭声的时候人见人烦,陛下也烦他们。

陛下能留他们说话?

偏偏就留了,还说了一句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话。

陛下就问了问他,是不是和苏家结亲了?

陛下这是想干什么,打算处置苏家人,以平众人之怒火,顺带还想处置苏家的姻亲?

可郑御史琢磨了下,总觉得不是。

处置了苏家,不就是要处置皇贵妃?

到目前为止,暂时朝堂上还没有人敢把这件事往皇贵妃身上扯,一旦有人出来提了,就立马有人站出来说话。

说且不说苏海本人下落不明,事情也未定,只是以讹传讹,再没听说过外臣有罪,还株连宫妃的。更何况是皇贵妃,对大周有功,生育了三位皇子,两位公主的高位嫔妃,那是不是也得把皇子公主们都给株连了?

这话的分量太重了,更何况上面还坐着个宠了这位宫妃十多年的皇帝,谁敢小命都不要了,直接往龙脸上扔石头,自然是低头不做声了。

几次下来,自然无人敢再提。

这般情形,怎么都透露出几分诡异,似乎有人不想把皇贵妃给扯进这场风波。既然如此,是不是能猜作是陛下命人做的,那么陛下问的这句话,意思就很明显了。